云听红色经典故事⑳——才雄气正、忠定绩著孟养浩



↑ 点击音频听红色故事 ↑


才雄气正、忠定绩著孟养浩


贺胜党史宣讲团宣讲员:张兵


孟养浩,男,字义甫,号五岑,湖北咸安区贺胜桥镇上孟村人。因曾任南京操江提督,人称孟操江。孟聪敏好学,少时即蜚声文坛。早年失恃,20岁时其父又谢世,因守制而未参加贡试。明万历十年秋,守制未满,督学金公恐埋没人才,特飞骑至他家,破例破格召养浩赴省参加乡试。孟以精通古文、书经获乡试第5名。翌年赴京会试中进士,授行人司行人。


▲ 位于咸安区的孟养浩像


1588年擢升兵科给事中,1591年秋改任户科右给事中、礼科给事中、户科左给事中。其时,朝廷发生长达建储论争,孟据理谏诤,激怒神宗皇帝,被削职为民。孟回乡后,纵情山水,寻幽探胜,觞咏唱和。曾赴通山游览九宫胜景,写下不少诗篇,至今仍为诗人墨客赞不绝口。1605年,知县王元柄敦聘养浩续修《咸宁县志》,他欣然应允,并说:“以邑人,习邑事,义不容辞也。”他还对修志工作提出一系列正确主张。他认为,“夫志,群邑之史也。史以综天下之故,而志以摭一隅之实”。“存往迹,镜方来,陈得失之林,昭惩劝之公,志犹史之权欤,胡可废也?”他翻阅旧志,参考楚史,广搜博采,将全志分为6卷8类,每卷千万言,察目记事,均有一定规制。

1620年8月,光宗即位后,下诏重新起用孟养浩,任太常寺少卿。时值内忧外患,国家多难,依然束装赴任,并矢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年十二月,任南京提督操江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他到任后,察吏安民,以致吏肃民怀。明天启元年三月,辽阳失陷,倭寇频频入侵沿海地区,羽檄交驰。他深感东南半壁江山是国家的基本,责任重大,一面带病处理政务,一面立即备战,汰老弱,募壮勇,练士卒,整舟车,备兵器,防要害,察险夷,筑江防,固营垒,手不停批,身不沾席,日无一刻之闲,顿使“旌旗生色,壁垒改观”。8月,升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储粮,仍兼操江提督、江南等处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是月,因忧劳过度去世,享年62岁。

他一生为官清廉,死后囊空如洗,“无易箦之资,衣棺之费”,全赖游方皋等同僚和下属凑钱收殓。灵榇至家时,家徒四壁,连安葬费也无法筹措。孟养浩死后,南京、河南等13道监察御史陆师贽、曹汝南等联名上《代养浩请恤典疏》,疏中赞他“才雄三楚,气塞两间”,“忠谏有功国本,劳绩茂著江防”, “不惮捐躯以维大本,不惜性命以勤绸缪”。熹宗念其居官廉洁,直谏有声,忠贞朝廷,有功于国,于1624年6月21日下谕制祭文,御赐“谠论回天”、“共臻羽翼”、“忠臣世家”等匾额4块,并派遣湖广布政使到其家乡隆重举行全葬旷典,谥“忠定”,建坊旌表,崇祀乡贤祠。初葬于咸宁城南的茅坛,清时迁葬于温泉学堂畈,墓前立御制墓碑1具,神道碑2具。

来源:《温泉风土故事集》

编辑:董    盈

责编:余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