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4月13日,备受瞩目的2025咸宁马拉松在咸宁市人民广场鸣枪开跑。作为赛事核心举办地,咸安区以“全域联动、文旅赋能”为理念,通过精心策划的啦啦队助威、民俗文化展演及特色美食补给等举措,为1.8万名跑者呈现了一场“有激情、有温度、有味道”的城市嘉年华,全方位展现了“活力咸安”的独特魅力。
声浪全覆盖:53支啦啦队点燃赛道激情
城市马拉松是一场全民健康奔跑的运动大联欢。伴随早上7时发令枪声的响起,冲向赛道的既有参赛选手的矫健身姿,更有42公里路程上的东道主热情。
今天,热心企业、市民、志愿者汇聚到一起,在赛道沿线组成了53个啦啦队助威点位,覆盖起点、终点及核心赛段,实现“1公里至少1支队伍”的声浪支持。
在全季酒店市政府新区店赛段,加油乐队即兴弹唱歌曲《奔跑》,带领道路两边守候的市民用歌声为各路选手加油打气。
在万达广场赛段,22名青春靓丽的“桂花仙子”及巾帼志愿者组成的啦啦队用动感的舞姿呼应跑者的活力和激情。
在咸宁市广东商会赛段,金色彩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来自万年路社区的志愿者们以充满活力的节奏挥舞双臂,整齐划一的呐喊声如浪潮般席卷全场。
在区政府赛段,手摇铃清脆的韵律与腰鼓队欢腾的舞步交织,声浪如潮的“加油”呐喊穿透晨雾。人群中,啦啦队成员王超碧带领着大家挥舞手中的国旗,7岁的小朋友郑祎轶踮着脚尖,稚嫩又清脆地喊着“加油”。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也为这场充满拼搏精神的赛事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暖色彩。
灿烂的笑脸、欢呼的人群。咸安人民用最热烈的方式迎接马拉松健儿。承载城市“心跳”的赛道已然化作流动的庆典长廊,每个转角都跃动着激情“中国红”,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助威方式,为坚定向前的脚步注入澎湃力量。
文化加油站:民俗风情闪耀城市底蕴
马拉松赛道蜿蜒穿过潜山的青翠与龙潭里的碧波,文体交融的脉络也在咸安的土地上延展。从震天的锣鼓到民间艺人的身姿,咸安区以马拉松为纽带,让传统民俗与现代体育碰撞出璀璨火花。
在赛道沿线的啦啦队助威点位中,特色民俗元素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马桥村锣鼓队的红绸翻飞似火,鼓点节奏与跑者步伐同频共振;严洲村张陈袁文艺队的“长鼓”表演更是引人注目——这种仅在重大节庆亮相的传统技艺,以浑厚音浪传递对赛事的美好祝愿。队伍负责人袁尚华表示:“能在咸马舞台上展示,是文化传承的荣耀。”
赛事期间,龙潭里景区门前广场也化身为非遗“活态展厅”。 在景区门前广场的民俗展演区,非遗传承人挥动长鞭,清脆的“啪啪”声划破天际,引得跑者纷纷侧目。这一源自民间节庆的“打花鞭”技艺,以甩鞭力道与节奏控制为核心,曾作为龙潭里景区开园活动的亮点表演,如今成为马拉松赛道旁的“声浪引擎”。
另一边,采莲船表演者身着传统服饰,在锣鼓伴奏中翩然起舞。摇婆手持蒲扇不时逗趣互动,引得欢声笑语一片。身着汉服的“桂花仙子”与完赛跑者合影同框,构成“古今同频”的时空穿越。“原本以为马拉松只是竞技,没想到咸安将文化体验融入赛道,每一步都像在翻阅立体历史书。”来自武汉的跑者李女士在亲手尝试编织桂花香囊后感慨道。
体育赋予文化流动的载体,文化给予体育深邃的根系。这场运动盛事让咸安“地方风采”有了一次难得的立体叙事机遇。
舌尖享美味:特色补给站烙刻咸安IP
贺胜鸡汤、桂花糕、柏墩青砖茶……除了挥洒汗水的激情赛道,这里还藏着一条“舌尖上的跑道”——从同惠广场、区自规局、万达广场、龙潭里,沿途精心布置的美食补给站里,咸安的地道风味翘首以待,让八方来客在脚步丈量美景的同时用味蕾解锁城市灵魂!
桂花是咸安最闪亮的IP。包装精美的桂花酒、桂花糕、桂花茶让长长的赛道弥漫着香甜,“原来桂花能做成这么多东西啊,咸安人太厉害了!”琳琅满目的桂花产品让不少首次来咸的参赛选手连声赞叹。这背后折射的是咸安加快传统农业向全产业链经济转型的努力。
“能够为赛事出力,非常开心,选手对我们产品表现出的热情,也给了我们将产业做大做强的动力。”来自桂香咸安特产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终点站,精心准备的1万份贺胜鸡汤热气腾腾,既暖心又暖胃,是对完赛选手的最好褒奖。
“四十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后,没有什么比一碗鲜美的鸡汤更让人充满幸福感。”来自武汉的参赛选手钱晶放下碗后比了个大大的耶。
汤体醇厚鲜香,鸡肉酥烂脱骨,苕粉条滑嫩弹牙,作为咸安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美食之一,贺胜鸡汤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地域文化的活态遗产。
“贺胜村是北伐战争中著名的贺胜桥之战遗址所在地,我想赛后去亲眼看看这段历史。”钱晶表示。
从赛道边的声声呐喊到非遗文化的活态呈现,从舌尖风味到服务细节,咸安借力2025咸宁马拉松,将城市精神、文化底蕴与市井烟火深度融合。这场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次“咸安故事”的立体传播,必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来源:融媒体记者组 编辑:章琼丹 责编:董盈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