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波澜壮阔,75年风雨征程,75年沧桑巨变,75年砥砺前行。咸安,从北伐铁军硝烟中走来,从向阳湖6000文化人的故事中走来,从千桥流水桂花香中走来。她一路逐光而行、向阳而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谱写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之歌,铸就了气吞山河的壮丽伟业。
让我们一起翻开岁月悠悠的历史长卷,在一组组新老照片对比中寻找难忘的巨变瞬间……
过去的高桥
现在的高桥
高桥位于咸安区高桥镇内,建于乾隆三十八年,同治一十一年重修。高桥,为五孔石拱桥,因桥面高耸、造桥人功高德重而得名,其结构严谨,工艺精湛,气势恢宏。曾经囿于河流的阻隔,咸安东部山区的物资交流通道堵塞,通行不便。清同治年初,由桥东的义门陈发起造桥,召集众人募施捐款,采石造桥,最终搭建了这座历史古桥。高桥桥长58米,桥宽4.2米,并建有风雨亭、茶庄、店铺等休闲经商场所,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据高桥功德碑记载:“高桥虹跨于双溪之间,为武郡阖属之通衢,亦楚南吴西之孔道也,长途酷暑过客谁僯气敬闻。”然而,上世纪70年代的一场特大暴雨导致桥身受损残缺不全,面目全非。2009年,在高桥镇党委和社会各界共同支持下,终圆复桥梦。古桥修复完工后,四乡八里的乡亲扶老携幼来此观桥、赏桥,古桥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踏青赏景的好场所,也成为桥乡一道靓丽风景。如今的高桥,朝有熙攘过客,夕有纳凉乡亲。凭栏远眺,流水潺潺,芳草萋萋,一片欣欣向荣。
过去的萝卜小镇
现在的萝卜小镇
据《咸宁市地名志》所记载:“白水畈位于高桥街北2公里。北起孟道,南至寺背底,长2.5公里,宽约1公里,面积2.5平方公里。因高桥河旧无人治理,山洪爆发时,水漫该畈,白茫茫一片,故曰白水畈。”白水畈种植萝卜的历史由来已久,自有文字记载的《咸宁县志》起,就有“白水畈萝卜”一说。因白水畈位于泥沙淤积三角区,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含水充足,透气性能良好,所产萝卜皮薄个大,汁多味美,肉质脆嫩。正如清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浚所说的“琼瑶一片,嚼如冷雪,齿鸣未已,众热俱平”。从此,白水畈萝卜名传乡里,成了当时高桥驿里必备的时令果蔬佳品。2017年以来,高桥镇依托白水畈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地方特色,着力打造的“萝卜小镇”,在高桥镇白水畈建成了面向游客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萝卜公社”,打造城里人向往打卡的诗意田园。萝卜小镇集旅游度假、研学实践、劳动教育于一体建有萝卜科普馆、萝卜酒店、萌宠乐园,采摘体验区等。2018年,“高桥白水畈萝卜”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高桥镇从一棵萝卜做起,以白水畈萝卜为核心品牌,依托萝卜公社景区,正不断吸引着八方来客,一棵萝卜的文章也在越做越大。
过去的131地下工程景区
现在的军旅小镇规划设计图
澄水洞风景区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31”工程,地处湖北省高桥镇澄水洞村。60年代末,中国与苏联关系非常紧张,为响应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和“要准备打仗”的号召,全国各地掀起了修建备战工程的高潮,中央军委决定在华中腹地修建一座长江南线作战指挥部,以备战时急需。时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的黄永胜亲自选址,于1969年1月31日签署命令后开始施工,故称“131”工程。该工程是我国国防工程的典型代表,分地下地面两大部分,由甲、乙、丙三个区域构成,主体建筑由地面64亩的四合院和地下全长768米的作战指挥中心构成,地面工程由多幢彼此呼应、相映成趣的房舍组成。地下工程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由一条主道和通风、通信两条支道组成。现已开发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旅游区,是咸宁市旅游八景之一,被誉为“澄水寻幽”。
过去的高桥村大堰口
现在的高桥村大堰口
以前每逢雨季,高桥村大堰口附近容易积水,洪水侵袭,百姓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遭到巨大的威胁。2018年,因防汛需要,高桥镇政府广泛收集群众意见,最终在高桥村高桥河上修建了大堰口防洪蓄水工程,把河道两旁建成观景带。大堰口独特的地形地貌加上清澈水质,在这里形成了天然的游泳池,引来了纷至沓来的游客,成为当地游泳消暑的网红打卡点,每到酷暑,前来大堰口游玩戏水的游客络绎不绝,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高桥镇政府顺势而为,以网红河为基础,推动“乡村客厅”农旅融合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标杆。如今的大堰口,金色稻田与周围民居、观赏亭、公路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策划:中共咸安区委宣传部 编辑: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