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
安
非 遗
细数咸安非遗文化,在您身边,在你不经意的日常生活中,发着微弱却又强烈的光。“遗”见倾心,“遗”脉相承,为迎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充分展示咸安区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展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作用,即日起,本平台将持续推出咸安非遗文化展播,让非遗色彩,撩动你的心!
高桥锣鼓
锣鼓戏历史悠久,和京剧越剧等戏剧比起来,锣鼓戏更加接地气。它主要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民间传说。
咸宁高桥民俗锣鼓源于明代。2012年高桥镇文化站站长张春兰,收集全镇传统锣鼓打法,陆续成立56支锣鼓队,其中女子锣鼓队18支,队员100人。斤求两是高桥民俗锣鼓的主要乐牌,有七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乐调,猛虎下山、野鸡过畈、蜜蜂进洞、八哥洗澡 、蜻蜓点水、水牛擦痒、骨牌点,七种打法时而交替,时而交叉,时而重叠,此起彼伏扣人心弦。
民俗锣鼓就是这样的一门艺术,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潜心练个三四年,是不能登台演出的,高桥镇每两年举行一次锣鼓赛,早在2013年高桥民俗锣鼓就在咸宁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联联合举办的民俗特色节目比赛中,获南鄂群星奖银奖;2014年获全国垄上行牛人赛最牛守望奖;2015年获鄂东南牌子锣二等奖;同年被列入咸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高桥镇参与打锣鼓的人数500余人,仅2020年参加文化惠民及各类演出就达900多场次,深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