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我们文明“蹭凉”去

云上咸安报道 高温天气,商场、图书馆等室内公共场所空调持续开放,为市民远离户外热浪提供了免费的纳凉空间。高温天气“烤验”着城市,也考验着市民的素养。身边的公共场所空调蹭凉有着怎样的情形?市民能否自觉遵守文明秩序?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纳凉应节气

夏天避热趋凉是人们的本能诉求,哪里有凉意,哪里就成为天然的避暑降温处所。自从天气开始变热,家住福星城的市民阮女士便时常带着孩子到家附近的商场纳凉。“我家小孩2岁多,天气一热就容易长痱子,家里虽然有空调,但活动空间受限。商场里冷气足,活动空间大,所以只要不下雨,我们基本上都爱待在这里。”阮女士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影响商场其他顾客,她一般会将孩子带到商场里人较少的角落休息玩耍,走之前也会及时把包装袋、果皮、纸巾等垃圾用袋子装好扔进垃圾桶,做到人走垃圾清。

除商场外,快餐店同样也是市民常去的纳凉地点。“大家一般是较为自觉的,不是用餐高峰时段,不影响门店正常营业,我们都非常欢迎大家来纳凉。”门店负责人表示。

在半个多小时的观察中,记者看到坐在店内的近十名“蹭凉”市民,有人和朋友坐着闲聊,有人在一旁默默玩着手机,还有人打开电脑忙碌敲击键盘……虽动作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每一桌顾客均未出现大声喧哗、干扰他人、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

纳凉不白蹭

商场里的公共座椅上,闭目养神的市民随处可见;书店内的过道上,有市民盘腿坐在角落阅读书籍;连锁的快餐店里,坐着享受空调的顾客明显增多……显然,冷气的开放,为公共经营场所引来了更多客流。

“虽说主要目的是来蹭空调的,但事实上还是会有额外的消费支出。”市民黄女士表示。每次带着孩子来商场的儿童乐园游玩,都会在奶茶店买两杯饮品,有时孩子玩得比较迟,便直接到楼上找一家餐厅吃晚饭,这样算下来,每次来商场纳凉,一般能消费几十元到几百元。

在走访过程中,不少市民表达了“纳凉不应白蹭”的观点,认为如果纳凉场地占用了公共资源,应在享受免费纳凉服务的同时,结合自身需求适当消费,或者在客流高峰时主动将纳凉资源让给付费群体。

市民汪先生有时会到离家不远的快餐店里蹭凉。在店里,他通常会点一些小食,找一个角落坐下,刷刷短视频和新闻。“在这类营业性公共场所纳凉的时候,我都会有所消费,给店家贡献一些收入。如果店里顾客较多,我在吃完东西后,也会及时离开。”

夏季纳凉带来的消费增长,也让商家乐于向市民开放纳凉空间。“客流就是商机,不管顾客是出于消费还是蹭凉的目的,只要到店就是为我们增加客流,自然不愁销量上不去。”

自从创文活动开展以来,记者发现,公共场所文明纳凉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习惯”,以往的“重灾区”,例如在共享按摩椅上脱鞋睡觉,在商场光脚聊天或席地而坐乱扔垃圾这类现象已经非常少见。大家恪守“公地”与“私域”的边界,自觉降低交谈音量,小心使用公共设施,相互礼让、互不打扰,文明素养明显提升。

(融媒体记者:余娅敏 通讯员:王莹 编辑:李萌 实习生:沈思嘉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