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赏(吃)桂花最佳的地方,在湖北这座城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底图来源/图虫创意

“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郁达夫《故都的秋》中这样写道。

在北方,天高云淡,层林尽染;

在江南,空气微凉,菊黄蟹肥;

而在湖北省咸宁市,秋风习习,满城桂花香。

图源/咸宁广播电视台

咸宁,“桂花之城”,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与湖南、江西接壤,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很适宜性喜温暖、多雨、湿润气候的桂花生长。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底图来源/天地图

据考证,咸宁种植桂花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到清代初期时,咸宁的桂花树慢慢多了起来,趋于繁盛。 

如今,咸宁市桂花树总株数达3369万余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桂花树有2362株,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

密集生长的桂花树

图源/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委宣传部 胡剑芳摄

2362株古桂花树中,树龄最小的100年,树龄最大的已有580年。

目前,咸宁全市的6个县市区、45个乡镇都有栽植桂花,面积约10万亩。专门的产花树约100万株,年产鲜桂花150万公斤。

“中国桂花之乡”,名副其实。

竹竿轻敲,桂花如雨一般落下

图源/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委宣传部 胡剑芳摄

桂花,又称“木樨”,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常见。 

作为流传了千年的花木,桂花树的品种有许多,其中金桂、银桂、丹桂最为知名,咸宁的桂花古树,也基本来自这3个品种群。

金桂,顾名思义,其花朵颜色为深浅不一的金黄色系,香味浓郁,其叶片大而长,花朵生长密集,轻轻一碰就会从树上脱落;

银桂,花朵颜色为黄白色或淡黄色,香味比金桂稍淡,其叶子稍圆且密;

丹桂,叶片稍显肥厚,花朵颜色艳丽,为橙黄或橙红,香气与金桂和银桂比起来要清淡许多。

咸宁桂花古树品种群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底图来源/神笔Pro

中国人对桂花,总是偏爱的。

在古老的传说中,月宫那株高大的桂花树怎么也砍不倒,年复一年依旧馨香,在许多文人墨客的书写下,桂花香便留下了“天香”之名。

图源/图虫创意

从古至今,这份秋日的香甜人们从未只满足于赏其美、闻其香,入茶、入酒之外,还要制成美食,如桂花糕、桂花糖、桂花糯米糖藕……

在南宋时期由林洪撰写的《山家清供》中,就找到了桂花糕(广寒糕)的做法:“采桂英,去青蒂, 洒以甘草水, 和米舂粉炊作糕。”

桂花糕 图源/图虫创意

明代著名戏曲作家高濂,是一位养生专家,他在《遵生八笺》中,还介绍了腌渍桂花做汤的食谱:

“木樨盛开时,清晨带露用杖打下花,以布被盛之,拣去蒂萼,屯在净瓷器内。候聚积多,然后用新砂盆捣烂如泥。木樨一斤,炒盐四两、炙粉草二两,拌匀,置瓷瓶中密封,曝七日。每用,沸汤点服。”

图源/图虫创意

当然,中秋时节最少不了的是桂花月饼。

时间踏入农历八月,咸宁桂花满城飘香。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大乌雷村,点心师傅雷武东准备收集桂花,制作桂花月饼。

用两根竹竿撑开一块巨大的棉布,铺于桂花树下,雷武东手持长竹竿,轻敲枝头,桂花便像落雨一般,从空中撒下来。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打桂花时,许多叶子也一同落下,便要用有小孔的簸箕把桂花筛出来,带回家后,再将桂花摊开,阴干,等待使用。

图源/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委宣传部 胡剑芳摄

桂花可入药,能酿酒,作为点心馅料则有奇香。人们就地取材,把桂花的香味融进月饼之中。

村民雷武东制作桂花月饼,有着自己的配方:冬瓜糖、冰糖、红绿丝,再加上精心阴干的桂花与冬瓜蓉混合。

这是雷式月饼最为传统的馅料配方,也是大乌雷村人吃了一辈子的中秋味道。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雷武东制作月饼完全依靠手工,更重要的是烤制月饼也十分传统。

使用铁锅烤制月饼,控制火候是关键,人一步也不能离开。烤制一个小时后还需要在月饼表面刷一层蛋黄,接着再烤一个小时才算完工。

每年中秋节来临之前,雷武东都会制作好几筐手工桂花月饼,供村里人在赏月、祭月时食用,这不仅是他作为大屋雷村人的一份责任,也是他对中秋佳节的美好祈愿。

图源/北京发现纪实传媒纪录片素材库

除了人们自制桂花美食之外,在咸宁,桂花食品也已发展成一门产业。桂花酥、桂花饮品、桂花酒,以及桂花护肤水、面膜、护肤霜、熏香等日用、医用、药用产品,都在逐渐形成产能。

桂花糕、桂花花露、桂花熏线香 图源/咸宁广播电视台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过江南的桂花香。有风香十里,无风十里香,香了月亮香太阳,天上人间都飘香。”在咸宁,这是一段人人会讲的话。

桂花,不仅飘香在咸宁的空气中,更是融入了咸宁人的生活里。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来源:超级乡村研究所  编辑:董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