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通讯员 周玉章)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进村入湾,直通农家;一栋栋新建的易地搬迁安置房依山傍水,环境如画;一股股清澈的山泉引入农户,可口甘甜;一个个富民的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日益壮大……如今,走进咸安区大幕乡西山下村,村组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井井有条,全村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一切都得力于咸安公安分局扶贫工作队。几年来,该局驻村工作队和全局37名帮扶干部摸实情、兴产业、补短板,2018年,该村达到“九有”标准摘帽出列;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6户528人整体脱贫;2020年,该村连续两年获评全乡综合工作考评优秀单位,被湖北省确定全省集体经济示范村和美丽村湾建设示范村,被咸安区确定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
摸实情 传好驻村帮扶接力棒
西山下村位于大幕山东南部,共有农户938户,人口3709人,全村耕地面积3115亩,人均耕地面积少,自然条件较差,属于省级重点深度贫困村。2015年开始,区公安局先后选派了单位机关干部、辅警,分三批组成扶贫工作队来到西山下村驻村帮扶。尽管扶贫工作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传递帮扶的接力棒始终没有松劲。
驻村之初,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白天,吃饭四处搭伙;晚上,手机无网络通讯不畅;住在村里老卫生室的门窗破损,每当刮风下雨污水倒灌,房间潮湿;在走访群众或遍访贫困户的途中,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初心照亮党徽,脚踏实地,无怨无悔,走村串户精准识别核查登记,挨家挨户调查访问摸准实情,识别贫困户151户549人,并建档立卡纳入帮扶,实现了37名局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2018年隆冬的一天,为了试验玫瑰花在高山种植的可能性,队员成平、周玉章驱车从东源山顶横穿通山大幕山林场考察种植技术,傍晚回来时,天空忽然飘起了鹅毛大雪,20多公里蜿蜒陡峭的山路汽车擦滑难行,车子有几次险些滑出路基,直到晚上八点多才返回村里;2020年7月8日凌晨4点,大幕连降暴雨导致山洪暴发,洪水漫过了工作队驻地,院内外一片汪洋,天不亮,大家就挨家挨户查看险情,提醒群众做好防范。就在返回的途中,一块山石突然从山上滚落在路中间,距车不到20米,队员们惊出一身冷汗……
兴产业 拓宽增收致富新路子
每年三、四月是西山下村最美好的时节,村里茶香四溢,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村子四周被茶园、林木、河流、高山所包围着,村内树木青翠,灰墙黛瓦,新旧建筑坐落有致,如一幅隐蔽、静谧的“山水画”。
然而在几年前,村里除了老人留守在家,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空心化严重,好茶叶只能烂在田间地头。
如何让西山下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沉寂的小山村焕发活力?2015年,在大幕乡政府和区农业局的牵头下,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联系引进了西山茶园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了标准化茶园基地1000亩,带动了60余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
为拓展茶园产业链,2020年4月,在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努力和协调争取,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投资700余万元的西山茶园制茶扶贫车间顺利开工,制茶车间引进了绿茶、红茶、黑茶自动化生产线4条,并于2021年3月竣工投产,一个集采茶、制茶、品茶、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初步形成。
如何在“山水画”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驻村工作队同步跟进大幕乡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积极支持参与村“两委”做好项目论证,将西山下村静谧的气质植入田园居住、文创艺术、观光体验等新业态,打造了集艺术创作、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艺术写生基地,并分别与湖北大学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15所高校签订“湖北高校艺术写生创作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写生基地配有食堂、宿舍、超市及洗衣房,可容纳300多名师生就餐入住。
同时,写生基地与25户农户达成租房协议,并对第一批13家农户房屋进行装修设计成为民宿,水电气网和各种现代化设施配套齐全,大学生或游客可随时拎包入住。
此外,为确保大学生或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区公安局投资13万余元,对写生基地出入路口及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探头63个,实现了写生基地视频监控无盲区。
西山茶园、制茶车间、写生基地、民宿旅游、光伏发电站、电子商务中心等产业相继建成,极大地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村级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10万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24万元。这个昔日的省级深度贫困村,正逐渐向“艺术村”迈进。
现在,村里大部分农户摆脱了单一传统农业枷锁,依托茶园务工、种植养殖、农旅服务、光伏发电、劳务输出等发展模式增收致富,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补短板 夯实基础旧貌变新颜
地处大幕山东南部的西山下村,有大小峰峦数十座,海拔不过700米,却山势陡峭、沟壑众多。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深山密林成为掩护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天然屏障,如今却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一道瓶颈。
为了啃下这块省级重点贫困村的“硬骨头”,2018年初,区公安局按照“尽锐出战”的要求,由市公安局副局长、区委常委、区公安局长卢卫军亲自挂帅驻村第一书记,从局直部门精心挑选3名工作务实、乐于吃苦的副科职干部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明确了1名副局长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实行与原单位职务脱钩管理,确保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战。
现在,脱贫户致富有门路了,产品有销路了,腰包变鼓了,房子不漏雨了,水管有水了,孩子不辍学了,治病能报销了;村子有产业了,村路拓宽了,路灯点亮了,文娱活动有场了,村容村貌整洁了……一项项填补空白的“历史第一”,为这个贫困山村的巨变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集聚到文化广场,打球、跳舞、歌唱……晚风徐来,暗香浮动,彤红的晚霞里,整个乡村被欢乐祥和包围着,平和而自然。
强保障 综合施策帮扶固根基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必须确保按时打赢,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近几年来,区公安局主动压缩公用经费支出,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10多万元,稳固脱贫成果。
期间,区公安局驻村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严肃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选优配强“两委”班子,着力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及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全面夯实了贫困村发展基础。通过加强教育引导、技术培训、表彰激励,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累计举办以家庭养殖、茶苗栽培及森林防火、公路养护、河道清淤等为重点的培训班8期,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120余人次。
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两委”全面落实住房保障、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政策兜底、社会扶贫、消费扶贫等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质量、树立生活信心。2018年以来,通过驻村工作队员和全局37名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全村贫困人口享受健康医疗扶贫政策418人次,教育资助贫困学生647人次,202人享受低保及残疾人补贴政策,25户享受危房改造政策,58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24户享受扶贫小额贴息贷款137万元,36名贫困群众安置公益性岗位。
如今,漫步西山下村,蜿蜒绵长的乡村道路宽敞通畅,涓涓流淌的山泉河水清澈见底,宁静整洁的房前屋后鸟语花香,袅袅炊烟的农家村湾欢声笑语……一幅具有现代气息的美丽村湾画卷正在大幕乡西山下村徐徐展开。
编辑:董 盈
责编:余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