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记者:施秀芳 陈妮娜)为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充分借助国家政策利好东风,咸宁市咸安区近年来不断加大扶贫产业政策支持力度,给予农产品加工行业多方照顾,为当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注入新动力。辖区内汀泗桥镇星源竹业,竹产品生产制作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依托星星竹海风景区的竹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竹加工扶贫产业,带动了许多当地村民就业。
走进竹加工厂,记者看到,加工厂内繁忙一片,一旁的工人们正熟练地将竹子截断、劈开,制作成一捆捆粗细一致的竹条,然后拉到空旷场地晾晒,控干水分,另一旁的工人们在快速往打包机倒入竹筷,打包装袋装箱一气呵成。
据悉,该厂占地面积35亩,厂房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主要从事竹筷、竹签等竹制品加工生产,现有务工人员48人。从竹子收购、切片、拉丝、晾晒,到制成竹筷、进行包装、沟通物流、销售给经销商,完成一站式加工购销服务,全流程衔接顺畅。
“我们这个行业是看天吃饭,比如清明节前后一个半月左右不能砍竹子,因为会压坏新长出的竹笋,而且雨雪天气影响竹子收购量。”工人们介绍。
为找准发展路子,把准发展方向,该厂将于明年扩建,盘活现有资源,制作竹家具和板材,预计能吸纳百余人就业。
“税收上交得不多,因为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而且我们厂自2016年开工至今,带动了不少贫困户就业。我们从2018年开始做电商,对接网络销售,进行批发卖货。竹筷销路不成问题,今年疫情有一定影响,因为餐饮店很多关闭了,实体店销售略减,但是网络订单更多了,总体处于盈利状态。”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厂里务工人员基本都是当地村民,其中不少是贫困户。
“能在家门口赚钱,确实不错,特别是今年疫情,外出打工照顾孩子不方便,我们拖家带口的,中午还能去接小孩放学,做饭给孩子吃了,下午放学也可以去接孩子,既照顾了家庭,也增加了收入,而且是多做多得,只要肯干,就有更多工资,挺好。”厂里做竹筷包装的陈姐笑着说。对于越过越红火的小康日子,每个工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编辑:陈妮娜
责编:施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