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通讯员:陈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场防“疫”战争是一块全面检验党员先进性的“试金石”。面对肆虐横行的病毒,看着寂静冷清的城市,忍受冰冷刺骨的寒风,却总有那么一群满怀热血的逆行者,他们仅仅依靠面颊上的口罩和手中的体温枪,奔波于街头巷尾,穿梭于乡间小路,他们为群众送去冬日温暖的问候,为群众带去防疫知识,更把党委政府的政策精神进行原汁原味的宣讲,他们是一个光荣的集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党员。
展现90后的责任与担当——余名亮
2015年参加工作的余名亮,一直战斗在基层第一线,负责金桥村扶贫工作以来,更是严格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用自己的双脚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双手记录每一户贫困家庭的喜人变化,说起余名亮,连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都能准确无误的喊出他的名字,群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余名亮,没话说,真是一个好小伙”。“2018年度全市扶贫先进个人”“2019年全市最美扶贫单位”等荣誉就是他辛勤工作、真心付出的最好回馈。防疫战斗打响以来,他第一时间奔赴到第一线,牢牢坚守占据着自己的岗位,向群众宣传政策,给大家分发口罩,进村入户为群众检测体温,设卡站岗给群众杀菌消毒,充分利用自己在群众中的“好人缘”争取每一个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让金桥村的防疫工作能取得好成效,也让党员的身份更深入百姓心。
退伍不褪色,老兵有热血——阚坤
1999年,一个年仅18岁的少年走出校门踏进营门,开始了自己长达15年的军旅生涯。部队多年的培养锻炼,辗转全国多地的换防戍边,既强壮了他的体魄,更锤炼了他的意志,在服役期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让他更加深刻明白了保护人民、守卫祖国,不仅是军人的职责,更是党员的使命。防疫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家人已早早地回汀泗老家过年,他每天早出晚归,奔波于城乡之间。晚上他履行父亲责任,倾力照顾两个孩子;白天他践行党员职责,全身心的投入防疫战斗。在联系点凤凰社区,他坚持为小区居民量体温、发口罩、贴公告,联系物业公司设卡管制、辖区消毒、配送物资。为了不麻烦同事朋友,也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泡面、面包是他常态化的午餐标配。曾经持枪戍边,保家卫国;如今持“枪”(体温枪)守岗,隔绝病毒。作为军人,他曾经是群众口中“最可爱的人”;作为党员,他现在是疫情中群众身边“最亲近的人”。尽管身份角色在变化,但不变的是对自己“初心”和“使命”的坚守。
八尺壮汉有柔情——何毅
“身高180,体重180,武警出身,操着一口外地音,爱吃馒头和大蒜”。可以想象这应当是一个北方的魁梧汉子,事实并非如此。来自广西贺州的他,在武警咸宁支队服役16载,由于对咸宁这片土地的感情,2015年转业安置毅然选择了继续留咸工作,随后更是把自己年迈的母亲接到身边定居咸安。偶尔问起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身长八尺的他突然铁汉柔情的说“当了16年的兵,是咸安人民在照顾我,转业到了地方,我也要为咸安群众搞好服务”。防疫工作开展以来,他总是细致真诚地为每一位群众服务,穿着又闷又重的防护服,上门给群众量体温,向每一个见面群众嘘寒问暖了解生活情况,这时的他温柔体贴、认真热忱。他,八尺的身躯,让群众感到安全;他,细心的照顾,让群众感到温暖;他,就是共产党员何毅。
区政务数据局党员干部在区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下沉到永安凤凰社区和马桥镇金桥村,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配合村和社区摸排各类返乡人员、入户宣传防控知识。截止目前,共计入户宣传防控知识2800人次,体温监测2400余人次,入户发放口罩5000余个,粘贴宣传公告300份,清理卫生死角10个,清运垃圾25吨,消毒面积达到5000余平方米,送各类蔬菜物资800余斤,搭建帐篷4个,设立疫情防控点6个。
咸安区融媒体中心友情提示:
目前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刻,请朋友们提高警惕,不能松懈防范,而要更加防范!防控新冠肺炎“三不”“三多”“三戴”:不聚餐,不串门,不握手。多洗手,多通风,多运动。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编辑:陈妮娜
责编:徐 隽
云上咸安投稿邮箱:yunshangxianan@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云上咸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