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矿山复绿的生态答卷

云上咸安报道(特约记者:胡剑芳  通讯员:沈燕)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才是硬道理。2017年,咸安区关闭和叫停了35家非煤矿山,开始筚路蓝缕的生态复绿行动,效果如何?近日,笔者走进关闭的非煤矿山探访。

“原来只要炮一响,天空就雾蒙蒙的,房子玻璃也震碎了,矿山关停后,今年政府还在这废弃的矿场和坡地栽了1万多株桂花树,明年后山就是一片绿色了。”2019年11月25日,桂花镇毛坪村一组村民朱叶梅正和邻居一起在后山关闭的兴盛、郁斌、明祥3家矿场散步,看到满山坡已吐新绿的桂花树,满怀欣喜地说,绿色回了,空气清新了,环境也安宁了。

一段时间以来, 桂花镇关闭的11家矿山裸露刺眼的破碎山体和废弃矿场与游客心中的中国桂花之乡愿景极不匹配。"光灰"大道的负面阴影在桂花游客心中无比纠结,挥之不去。

怎么办?按照市委、市政府“坚持绿色崛起,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咸宁”的战略部署,咸安区委、区政府从2018年开始,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正式启动了对全区41家非煤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分期治理的行动计划,具体分三期进行治理。

2019年底,完成第一期10家;2020年底,完成第二期10家;2020年以后实施第三期21家。规划治理面积307.78公顷(4616.7亩),计划投入资金8775.74万元。

矿山复绿作为区委主题教育中检视整改的重要问题之一,区委书记李文波、区长魏朝东多次调研矿山生态复绿工作,一致提出“要多措并举还绿于民,恢复生态环境。”

“通过修边坡,洒草籽,栽桂花、楠树,刺槐等耐旱性树种,栽爬藤类植物,通过生态修复还绿村民。”望着联兴采石场山坡上一片桂花绿色,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笑意盎然。

针对矿山立面复绿难度大的现状,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外出学习浙江洲等地经验,以桂花巨人矿区为试点,对高陡裸露岩石边坡采取“CBS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治理。桂泉生态环保有限公司现场安全技术部责任人介绍,该技术采用硅酸盐水泥为粘结材料,加上混泥土添加剂、腐殖质、沙壤土混合,进行喷射护坡绿化。经区政府批准后,工程技术施工方已于11月8日进场施工。

除了对关闭非煤矿山进行治理外,对双溪桥镇恒大、成功等6个非煤矿山,采取边开采边复绿的措施进行治理。采取梯级开采后铺土复绿,在废弃尾料堆栽上桂花,樟树,刺槐,或覆盖上草皮等,有效推动生态复绿进程。

同时,按照“一山一策”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矿山综合修复方案,采取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修复相结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专项资金用于生态修复。

目前,全区投入桂花片治理资金约2000余万元,种植桂花82859株、迎春花1546株、垂柳1484株、刺槐2511株、攀援植物16353株、播撒草籽457410m2。种植玉米、红薯等农作物10余亩。项目完成后恢复治理面积1495.38亩,其中恢复林地550.28亩,恢复耕地551.92亩。其他片区在同步生态复绿治理之中。

编辑:陈妮娜

责编:施秀芳

云上咸安投稿邮箱:yunshangxianan@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云上咸安”

(作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