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互助 ”让家庭“一路阳光”文明实践项目

云上咸安报道 在基层调研过程中,区妇联发现城乡家庭一定程度上存在家长教育观念不对、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孩子沟通不畅、特殊儿童关爱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在征询家长、教师和相关部门等多方意见基础上,实施 “家园互助”文明实践项目。通过构建组织体系、培训骨干力量、服务广大家庭等方式,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巾帼能量,有力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整合多方资源,建好“服务网”

构建一个网络。 由区妇联牵头,联合组织、宣传、 民政、教育等 “N” 个部门,统筹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 N 类社会资源,成立区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 8 个,建立社区家长学校 66 个,指导村湾(小区)建设“妇女微家” 218 个,构建了共同发力、广泛覆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 “1+N+N”服务网络。

成立一个机构。联合区文明办、 区教育局、沐阳家文化服务中心等单位,成立全市首家县级家庭教育研究会,吸纳会员 169 人。通过定期交流、经验分享、专家培训、开展活动等方式,助力家庭教育水平提升。

开展一批活动。扎实开展 “家园互助”家庭教育 “十进” (进机关、进社区、进小区、进村湾、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进基地、进景区、进商圈)文明实践活动 186 场,惠及 2 万余人次。收集整理本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咸安名人)优良家风故事 93 个,录制家风家训诵读视频 89 个,选树“清廉家庭”“最美家庭” 487 户。

开展专业培训,育好“主力军”

坚持集体个人同步学。组织家长、教师、志愿者等开展集中培训 18 次,100 余名家长转化为家庭教育骨干力量。组织妇联执委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 5 个,参与“家园互助”文明实践活动 65 场。

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学。线上通过“咸安妇联”微信公众号、咸宁广播电视台等平台载体,举办传播家庭、家风、家教知识培训课 32 期,收听人数 40 万+。线下整合“妇联+文明实践站+社会组织+志愿者”力量,通过情景模拟、现场解答等方式,探索家庭问题解决之道,惠及家长 2 万余人。

坚持研讨宣讲深入学。邀请区沐阳家文化服务中心、咸宁市心理学会、区家庭教育研究会等专家开展心理健康等专题辅导 20 余场。组织召开“家庭教育方法”“延伸‘家园互助’活动实效”等专题研讨 36 次。组织妇联干部、业务骨干前往梓山湖北大邦实验学校、咸宁市第六小学等地学习 7 次。

坚持为民解忧,铸好“金钥匙”

“点单式”问需。结合“一下三民”、共同缔造等活动,摸清群众家庭教育需求,通过家长“点单”、按需“送教”、专家“授课”,提升家庭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如根据大部分家长关心的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科学设置《解读成绩背后的秘密》课程,解开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心结。

“闭环式”管理。结合“十进”活动,实行“家教指导—答疑解惑—跟踪回访”家庭教育闭环管理,不断消除家庭教育空白点。为城乡家庭输送专业讲师 10 名,答疑相关问题 200 余个,跟踪回访家庭 193 户。

“关怀式”服务。组织女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偏远乡村学校 14 所,累计捐资助学 32 万元。聚焦农村留守(困境)家庭,广泛招募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与留守(困境)儿童进行“爱心妈妈”结对。514 名“爱心妈妈”结对帮扶 357 名留守(困境)儿童。如妇联执委在进万家活动中了解到贺胜桥镇黄祠村儿童小霞家庭困难,第一时间进行爱心妈妈结对,定期关爱看望并为其自费购买大床、衣柜、衣服、学习生活用品等,物资帮助和心灵滋润让该儿童日渐开朗自信,最终在中考时考入心仪学校。

项目开展以来相关做法被人民网、湖北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2024年“家园互助”让家庭“一路阳光”文明实践项目荣获咸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银奖。接下来,区妇联将继续依托该项目探索新时代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实践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入户探访回访,收集特殊家庭的个性化问题,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提升咸安区家庭教育服务水平,共同缔造咸安幸福家园。

(通讯员:许松明 冯超 冯璐 编辑:杜勇 责编:余娅敏 编审:徐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