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茶园里满目葱翠,茶农忙碌地穿梭于茶园间。黄荆塘村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385户村民集体种植茶叶,占全村总人口的85%,年人均茶叶纯收入达1.5万余元,该村已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村民们说,村里的可喜变化离不开他们的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友。
陈学友是土生土长的黄荆塘村人,这里荒山多、田地少,长期以来,村民的生活十分艰难。1987年,20岁的陈学友像许多农村孩子一样,选择了外出务工,经过多年的辛苦打拼,他终于开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是当时村里第一个富起来的能人。2005年,陈学友的建筑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老家汀泗桥镇的领导找到陈学友,希望他能回来当村支书,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当时的黄荆塘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有一条水泥路,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连村“两委”开会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面对一个“空壳村”的现状,还有亲友的反对,他却毅然选择回乡。
陈学友回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的人脉进行招商引资。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最终将皇福空心砖厂引进落户黄荆塘村,并设法盘活村集体现有资源,优先安排村里困难人员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他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村组队伍建设。2007年,村里盖起了村委会办公楼,建起了党员活动中心。2008年,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筹措资金60多万元,对长青河河道进行清理,加固整修河堤,彻底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水患问题。近几年来,在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13个组完成了组级公路硬化,9.3公里“四好农村路”已经全面完成。他动员村民拆除破旧的房屋,倡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清扫房前屋后的垃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如今的共同缔造活动中,黄荆塘村同样走在前列。
“打造一个村里的支柱产业,带动大家尽快脱贫致富。”这是他内心的强烈期盼。他请来了专家对村里的资源进行考察论证。专家认为,黄荆塘村生态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田地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打造茶叶专业村,一个蓝图就此诞生。他先后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前往武汉市新洲区、英山县等茶产业发展优势地区参观学习。2013年,村里开始启动茶园建设,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他率先砍掉了自家100亩杉树发展茶园。
他带领党员和村组干部种植茶叶,党员每人至少种10亩,村干部每人至少种50亩。在村组干部和党员的带动下,村民纷纷腾地种茶,茶园规模迅速扩大。2017年,黄荆塘村组建由陈学友任法定代表人的黄荆塘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又流转村民1200亩林地兴建茶园,同时争取各方资金,建起了茶叶加工厂。2018年,茶园开始试采摘,制作干茶1100多斤,年纯收入达到12万元,村民开始尝到了甜头。村里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发展茶产业增收致富。全村先后有385户农户加入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全村茶园面积达6500余亩。
茶园渐渐有了名气后,陈学友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又在乡村旅游上做起了文章,通过举办油菜花节、开展采茶体验研学之旅等,积极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将黄荆塘村打造为集采摘、体验、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茶旅文化田园综合体,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昔日的黄荆塘村是汀泗桥镇最穷的村子,如今则拥有“全省绿色示范村”“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等闪亮名片。陈学友本人也被评为“咸宁市劳动模范”。“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们一起富了那才叫富!”他内心始终坚信这点。为了打造一个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美丽村湾,他依然在路上。
(通讯员:万刚 董敏 一审:方焱 二审:聂国力 三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