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手握粉笔传道授业解惑,您用一生播撒希望的种子,三尺讲台,桃李万千;四季耕耘,教泽绵长。希望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庆祝教师节 致敬筑梦人》系列报道,聚焦全区匠心筑梦育桃李、立德树人谱新篇的优秀教师,聆听他们的育人故事,领略他们的师者风采,感受他们的榜样力量。
她叫张利群,父亲给她取这个名字,用意是希望她日后做一个有利于群众的人。她出身于教师世家,从小就看到父亲为了工作,为了学生,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书写因为热爱而坚守的教育情怀,那时,她就许下心愿——长大后要像父亲那样,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她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已耕耘了三十个春秋,只为坚守一颗初心。1993年,她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咸宁市特殊教育学校,令她惊讶的是:这里的学生全部是特殊孩子。学校有盲班、聋班和培智班,有的孩子还有多重残疾。从此,她与这些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听力和言语障碍的孩子占大多数,手语是她必须掌握的技能。但是,要想走进无声的世界,光靠手语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孩子,天性敏感,情感脆弱,走进他们的世界,更需要真情的呼唤,真心的付出。
她连续多年担任聋班班主任,一直以来她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寒来暑往,辛勤付出。建华的裤子破了,她帮他缝好。小静发烧了,她带她去看病。润亚家住崇阳,每月没人来接他,她坚持5年送他上回崇阳的班车。6岁的沐晓刚到学校,天天哭着闹着:“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她抱着她,为她擦干眼泪,给她买来洋娃娃,喂她吃饭,哄她入睡。渐渐地,沐晓爱上了校园生活。小冬性格孤僻,走路低着头,吃饭躲一边,面对这样的学生,她不离不弃。多次与他交心谈心,教他怎样与人相处,平时,让他展现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帮他树立自信心。经过努力,这个低着头的孩子终于阳光起来,操场上,有他奔跑的足迹;路灯下,有他勤学的身影。
带语训班的时候,为了纠正学生的发音,她让学生观察口型,摸着她的脸颊和喉部,感觉呼吸,感受声带的振动。一次课间,7岁的瑞颖用含糊不清的发音,轻轻地问了一声:“张-老-师,我-喜-欢你,你-喜-不-喜欢-我?”正在改作业的她,抬起头看着她,一下子激动得热泪盈眶……这看似简单的话语,对张利群来说却等待已久。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三十年来,她的教学案例、课件、视频课等,获得国家和省、市、区级奖项五十余次,多篇论文在省级核心刊物发表。
真心付出,必有无言的感动。她办公室的垃圾,总有学生悄悄提走;她来上课,讲桌总是被整理得干干净净。即使毕业多年的学生也经常请她去帮忙,比如就业合同的解读、交通事故的处理、婚礼仪式的翻译、舞台表演的指挥等等。有一次咸宁市残联召开大会,她全程手语同声翻译,她的学生润亚在《咸宁新闻》看到这一幕,马上发来信息:“张老师,我又看到你了,你的手语真漂亮!”那一刻,她为这无声的称赞感动不已。
三十年来,经她培养的学生,有多名考入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州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特教学院等院校,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她的辛勤耕耘,得到广泛赞誉:咸安区优秀共产党员、咸安区师德标兵、咸宁市骨干教师、咸宁市先进工作者、南鄂楷模、湖北省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国家级特教园丁。
生命如歌,大爱无疆,她从未淡忘自己的初心,铭记父亲为自己取名时的用心,只为那些受伤折翼的天使,插上腾飞的翅膀!
(通讯员:万刚 编辑:方焱 责编:聂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