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精准”规划,促进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湖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宜昌分公司(以下简称“湖北省规划院”)扎根宜昌市编制了一批村庄规划,规划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为促进乡村振兴、传承红色精神、建设生态文明贡献了“湖北省规划院”智慧和“湖北省规划院”方案。            


一是簇群协同,模式创新            

规划通过对村庄资源禀赋和发展特征的分析,综合考虑村庄与城市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总体形成“一带三村簇群发展”的格局。

其中“一带”是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乡风传承带,规划以东风渠和红色革命艰苦奋斗、传统民风的民俗风情为文化引领,注重区域生态保护,将其打造为乡村文化传承的场所、生态安全的屏障及科普研学基地。

永不过时的“东风渠”精神

其中“三村”分别是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罗家畈村、青龙村和香烟寺村。

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罗家畈村发展“红色研学教育基地”模式,该村为发扬永不过时的“东风渠”精神以及弘扬龙泉镇罗家畈烈士墓的红色基因,湖北省规划院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让“东风渠”精神焕发时代风采、彰显时代价值,同时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牢记初心,为民造福。

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青龙村发展“绿色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因山水生态资源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美誉,湖北省规划院通过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微庭园等“微四园”打造,从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营造等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促进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微四园”之“微田园”

“微四园”之“微菜园”

“微四园”之“微果园”

“微四园”之“微庭园”

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香烟寺村发展“彩色园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该村因古有香烟寺庙(建于元代)而得名,入选湖北省2017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名单,特色园艺产业发达,并以园艺产业种植、花卉园艺加工、花卉苗圃旅游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簇群村庄发展,实现村庄产业兴旺、共同富裕的目标。

草坪种植产业

花卉种植产业

二是数字助力,智慧规划            

一方面在村庄规划基础调查环节,利用“三调”基础数据,辅以无人机航测技术,真实、准确地获取了村庄的二维、三维等多维度现状,为后续科学合理地编制村庄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

另一方面在公众参与环节,通过前期农民意愿社会调查、后期农民遴选比较方案等方法,针对宜昌市乡村现状量身打造,实现乡村振兴、精准规划、关爱民生、推广乡村的目标。

民意调查

通过区域族群联动、分村模式创新、先进航测技术、充分体查民意等规划技术,湖北省规划院夯实规划基础,用规划为乡村振兴赋能,实现乡村“精准”规划,促进乡村振兴。

通讯员 林云华

责任编辑:孙曼莉

审核:夏叶 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