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音频听红色故事 ↑
坚持“回来”的人
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考取了选调生,回到家乡——广西百色,投身基层扶贫事业。“她本有很多选择。”昔日导师郝海燕说,“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国都没问题。”但是她志不在此。出生于广西农村的黄文秀,求学过程中,依靠党和国家的扶贫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学成回报这片土地,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困难群众,是她的心愿。她曾对自己的老师说:“我是从贫困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得到过党和政府的资助和培养,希望将来能为祖国和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一次次的选择中,黄文秀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初心,回归家乡,建设家乡。她想要当那个“走出去”并“回来”的人。
扶贫路上的“女战士”
2018年3月,黄文秀主动来到百色最偏远的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她到任之初,百坭村交通不便、产业不强、脱贫任重,472户2067人中,还有103户473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22.88%。
初来乍到,乡亲们对这位年轻的“女娃娃”并不信任,都说她是来村里“镀镀金”的。为了取得乡亲们的信任,黄文秀直接住到村里,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手绘“民情地图”,学说方言,帮着大伙儿扫院子、干农活。渐渐地,大家从心底里接受了她,专心跟她搞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贫困发生率降至2.71%,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黄文秀还协调完成了1.5公里的道路硬化,新建蓄水池4座,完成两个屯47盏路灯的亮化工作。这位扶贫路上的“女战士”曾在自己的驻村日记中到:“扶贫之路就像一条长征路,无论多么艰难,都会坚定不移走下去。”
“干干净净的公仆”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一线扶贫的黄文秀,双亲体弱多病,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在党的政策扶持下,黄文秀家种植22亩油茶和4亩茶叶,2016年实现脱贫,家里也已经获得县城的易地搬迁房,走出大山。黄文秀一家深受党的恩惠,在她选择回到家乡工作时,父亲对她说:“你入了党,就要为党工作,回到家乡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民公仆。”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年轻的黄文秀,用扶贫工作的成效诠释了自己的赤子之心,她的青春像鲜艳的花朵,永远绽放在百色革命老区。黄文秀同志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投身家乡扶贫事业,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我是陈银元,2020年度贺胜桥镇最美扶贫干部,我于2019年11月受命进驻黄祠村驻队,任黄祠村第一书记。来了以后长期住在村里,为了了解黄祠村的情况,步行走遍黄祠村20个组25个自然村湾的家家农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虽然驻村时间短,但是我还是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当了解到余花小学门口塘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我积极帮助申请维修资金20万元,在2020年5月完成该塘维修和塘坝路面硬化,解决学生和群众出行安全问题。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给农业生产和群众增产增收带来了困难,灾后我积极与区农村农业局协调,调来各类瓜菜苗3万棵,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提供保障。黄祠村贫困户郑传雄种植南瓜20余亩,得到了丰收,但是受疫情影响滞销,我多方联系终于使他家南瓜1万多斤全部销售完毕。驻村工作充满艰辛,但每当看到群众的生活有改变了,村子变漂亮了,我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扶贫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优异成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编辑:董 盈
责编:余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