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红色记忆
中共组织在咸宁的恢复和发展
1935年5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国民党占领咸宁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大幕塘岭后,杀害青壮年48人,逼卖妇女儿童36人,最后又一把大火将塘岭烧成一片废墟,以发泄对共产党和苏区人民的仇恨。在此后三年时间里,中共咸宁县委停止活动,咸宁苏区也不复存在。
1938年5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对华中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共湖北省委派省委委员兼武昌区委书记何功伟回家乡咸宁,重建党组织,组织鄂南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保卫家乡。
遵照中共湖北省委指示,何功伟回到鄂南后,与红军撤退时留在鄂南坚持地下斗争的中共党员黄全德(通城人)、潘际汉(通山人)、林平等人汇合,组建中共咸宁中心县委,何功伟任中心县委书记,潘际汉任组织部长,黄全德任宣传部长;中心县委机关驻柏墩中田畈何家花园旁的中田小学,统一领导咸宁、通山、崇阳、通城、蒲圻、嘉鱼6县党的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中心县委在柏墩街“雷春发”杂货店(雷同父亲开的商铺,内设有邮政代理所)设立联络站,由雷同负责联络站工作。
8月,为加强对全县党的工作的领导,在柏墩中田畈成立中共咸宁县委。何功楷被任命为中共咸宁县委书记。咸宁县委积极组织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吸收进步青年入党,咸宁的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成立中共柏墩区委、马桥区委、胡家街区委和桃坪区委,雷同、钱远镜、胡明哲、徐弘毅分别担任这4个区的区委书记。
1938年8月,根据鄂南党组织蓬勃发展的形势,为加强对鄂南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中共湖北省委决定在咸宁、大冶两个中心县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共鄂南区特别委员会(简称鄂南特委),何功伟任特委书记,刘青(通城人)任组织部长,黄全德任宣传部长,特委委员有郭益进等人。鄂南特委成立后,统一领导咸宁、通山、崇阳、通城、蒲圻、嘉鱼、阳新、大冶、鄂城、武昌等鄂南10县党的工作,抓住时机,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进一步做工作。特委机关开始仍设在中田小学,不久迁到仙人墩(今桂花镇盘源村)王德训家(在钱亦石病逝后,夫人王德训为革命工作的需要,她将钱亦石家迁居到这里)。特委成立后,就经常在这里开会,研究如何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派出党员干部分赴各县开展工作。
10月,由于武汉失守,中共鄂南特委与中共湖北省委失去联系,鄂南工作改由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领导。12月,根据湘鄂赣边区特委决定,中共鄂南特委改称中共通山中心县委,何功伟任通山中心县委书记,黄全德任组织委员,王锡珍任宣传委员,何功楷任青年委员,吴铁钢任军事委员,王佛炳任委员;通山中心县委机关仍驻仙人墩。在通山中心县委的领导下,鄂南9县党员很快发展到500余人,咸宁、武昌、崇阳、鄂城等县革命武装也迅速壮大,使鄂南抗日游击战进入高潮。
1939年6月,发生“平江惨案”,鄂南国民党顽固派乘机掀起反共高潮,何功伟为保存革命力量,决定转入地下斗争,安排党员分头撤退,自己只身到鄂西找党。至此,中共通山中心县委撤出仙人墩。(咸安区史志研究中心供稿)
联合出品:咸安区融媒体中心、咸安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