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红色记忆
咸宁暴动
党的“八七会议”后,湖北省委在《鄂南农民暴动计划》基础上,重新制定《湖北省农民秋收暴动计划》,决定领导农民起义,杀戮土豪劣绅,打倒土豪劣绅复起的凶焰。
暴动计划确定之后,中共鄂南特委以咸宁县农协会员为骨干组建咸宁农民革命军,由聂洪钧任总指挥(聂于暴动开始前赴苏联学习,改由曹振常接任),曹振常任副总指挥(曹任总指挥后改由余骅接任),参谋长钱定荣,政治部主任余骅。咸宁农民革命军下分五路军,每路五六百人至一千人不等。每路军辖支队、中队。第一路军司令由曹振常兼任,第二路军司令雷福清,第三路军司令胡再奎,第四路军司令钱云卿,第五路军司令胡守先。其余干部多由原各级工会、农会、学生联合会骨干成员担任。咸宁农民革命军以柏墩、白沙桥一带为活动中心。这里为咸宁、通山、崇阳交界地带,背山面河,地势险要。北以马桥为门户,距咸宁县城仅20余里,进可威逼县城,切断粤汉铁路、武长公路,退可据险防守。
1927年9月8日,鄂南特委获悉当晚武昌有一列火车开往长沙,车上装有子弹1万5千发,饷银3万元,而押运敌军仅1个班。于是决定由黄赤光任总指挥,调集咸宁、蒲圻百名农军在中伙铺车站劫车,提前举行鄂南暴动。
中伙铺劫车取得成功,此时咸宁、蒲圻等县形势却发生了变化。鄂南特委于9月8日接到中共咸宁县委书记杨其祥的报告,说咸宁农民革命军只能集中800余人,攻打咸宁县城有困难。鄂南特委决定以咸宁为暴动中心,并调集通山农军支援咸宁。
9月10日,咸宁农民革命军开始进攻汀泗桥镇。10日下午,吴光浩率300余人于5时吃饭,6时从柏墩出发向汀泗桥镇进发。农民革命军到达后,很快将汀泗桥镇守敌团团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击毙敌营长及士兵数人,缴获枪支20余支,占领了汀泗桥镇。农民革命军攻占汀泗桥后,又在通山农民革命军支援下进攻马桥。马桥守敌自知无力抵抗,缴械投降。农民革命军于9月13日进占马桥。与此同时,另一支农民革命军在胡再奎带领下攻打贺胜桥,将建国军周东山部消灭,缴枪100余支。另外大幕、茶地铺、张公庙等地的农民革命军千余人也到达官埠桥附近,拆毁一段铁路,对咸宁县城形成包围之势。
鄂南秋收暴动农军司令部旧址(摄影:吴涛)
午夜12时,攻打咸宁县城的战斗开始,一时间山头火把熊熊,城门外杀声震天。但农民革命军虽然声势浩大,奋力拼杀,无奈城内守军火力凶猛,城墙坚固,加之作内应的人被国民党军发现并制服,原定里应外合的局面未能形成。县城久攻不下,而国民党第十三军参谋长沈凤威率领援军独立第一、第二团已到官埠桥。为避免天亮后导致更大伤亡,刘镇一、曹振常、钱定荣决定土枪队撤出攻城战斗,随后快枪队亦撤。
农民革命军进攻县城受挫后,咸宁暴动形势十分危急。此时蒲圻暴动已经失败,省内其他地区暴动尚在酝酿之中,这就使得国民党反动派能在短期内迅速调集夏斗寅第十三军独立第一团、第二团,军事厅警卫团及驻蒲圻岳森部1个师来全力镇压咸宁、通山农民革命军。不久,国民党军向通山发起进攻,通山县城失守。而咸宁、通山农民革命军又因故未按原计划退守九宫山,改向阳新、江西方向退却。退却途中屡遭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损失极大,最终被打散。第一次鄂南暴动遂宣告失败。
暴动失败后,曹振常、刘秉彝率部分农军转战通山、江西杉龙桥一带。1928年2月,中共湖北省委派曹振常担任中共鄂南特委书记,准备组织第二次鄂南暴动。曹振常联系上第一次鄂南暴动失败后到鄂中躲避的30余名共产党员和工农运动骨干,恢复咸宁县党组织,并于同年4月举行第二次鄂南暴动,最后终因敌强我弱,13名同志在暴动中牺牲,第二次鄂南暴动宣告失败。
咸宁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其历史意义却是显而易见的。作为鄂南暴动的中心,咸宁暴动狠狠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的疯狂镇压,打击了土豪劣绅自大革命失败后复起的凶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以咸宁为中心的鄂南暴动提高了鄂南党组织对土地革命的认识。咸宁党组织也是从咸宁暴动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此在远离县城的大幕、马桥、高桥山区开展土地革命,搞武装割据,创建红色革命根据地,使其成为湘鄂赣苏区的一部分。(咸安区史志研究中心 黄玲供稿)
联合出品:咸安区融媒体中心、咸安区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