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之区•咸安蝶变⑥——城乡统筹奏响民生幸福歌

这五年,城乡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农村教育短板切实补齐,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172个村(社区)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文化生活极大丰富;20个贫困村1.5万余贫困户走出贫困,社会关爱不断健全。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什么?就是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民生福祉有序推进,幸福歌儿嘹亮唱响。

1月28日,走进咸安区香城学校,标准操场上绿色如茵,原初中部改建设一新,新建的小学部窗明几净,几排老树在平整的黑色路面中延伸。

“这几年,学校的变化翻天覆地!”该校老师蒋斌林感慨道,办学硬件条件的改善,“大班额”问题得以扭转。“我们学校自从改扩建工程完成以来,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有了运动的场所,老师们在这个环境下,工作学习也非常舒心,周围的居民对我们的学校也非常满意,而且我们学校为周边提供了1200多个学位,大大改善了周围群众上学难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毗邻县市等外来人口大量迁入,生源的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压力增大。咸安作为中心城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十三五期间,咸安启动城区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1.75亿元完成新建与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6个,新增学位2.9万个,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化解,平均缩减至55人左右。实施义务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累计招聘义务教育教师1418名;启动“城乡手拉手”工程,由城区优势学校对口乡镇学校开展帮扶送教;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共计5050.2万元,在“云上”办起“数字学校”,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十三五期间,咸安基层公共文服务标准化建设达到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完成全区14个乡镇办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建成17个“城乡文化联盟”示范点,172个村(社区)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文体广场170处,形成区、乡、村全履盖的三级文体设施活动网络,荣获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投资5.2亿元正在新建咸安区文体中心,将有效弥补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短板。

五年来,社会关爱政策惠民暖民。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同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76.9%、81%。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同2015年相比增长53.8%。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累计为4201名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200余万元,为6034名残疾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300余万元。孤儿基本保障标准同2015年相比增长130%。

五年来,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区126支驻村工作队、4500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多措并举推进,实现15184户4547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个贫困村(含2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十四五期间,按“四个不摘”的要求,全面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建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五美”乡村。

总策划:中共咸安区委 咸安区人民政府

执   行:咸安区委宣传部

摄   制:咸宁广播电视台  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