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陈银元:驻村更要驻心

云上咸安报道(记者:伍伟 余娅敏)盛夏时节,花开正盛。行走在黄祠村的小路上,微风拂过,空气中混合着泥土味儿和花草的芳香,让人心旷神怡。

在村里的峰泉苗木基地里,刘为梁正忙着和工人们一起给幼苗装套。远远看到有人走过来,他快步踏上田埂,咧开嘴笑着说:“陈书记,天这热,您还是每天都来,真不容易哩!”

刘为梁口中的“陈书记”,名叫陈银元,去年年底,他被区委统战部选派到黄祠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党支部第一书记。

陈银元曾是一名退伍士兵,退伍后考入咸安区农业局,后又调入区委统战部。身份的转变,没有改变他军人的本色,来到黄祠村后,他带领驻村工作队走村入户,既让贫困户们了解了他们,也让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有了直观印象,很快便融入到当地村民当中。

“走访贫困户很重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对落实精准扶贫很有帮助。”陈银元说,来到村里后,他就租了一套房子,在这边定了下来,全村20个组,25个村湾,他都走遍了。“每天最少要走三万步左右,回家儿子都说我现在黑得像非洲人,变得不认识了,不过村里的变化更让我高兴。”

村里确实发生了大变化。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长期不足,前些年,黄祠村发展严重滞后。

面对脱贫任务艰巨的现实,陈银元没有心灰意冷。“有的村民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就深入每家每户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一趟不行就来两趟,帮助他们分析如何拔掉穷根,让大家认识到我们是真心帮助村民致富的。”陈银元说,驻村的第一天,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村里人”“自家人”,用心用力用情去进行帮扶。

黄祠村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产业?发展规模多大?

陈银元在熟悉工作后,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对村情村貌“把脉问诊”。

“群众意愿不高、技术支撑不好、农户协调不够”等问题,陈银元认为发展产业应遵循“由小到大、示范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集中精力抓出一两个能见实效的产业,让老百姓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跟着学、自愿干。

短短几年时间,25亩蔬菜大棚、60千瓦光伏发电站、温氏生猪养殖基地、温氏肉鸡厂,一个个特色扶贫产业,如同一粒粒种子,不仅在黄祠村这片土地上成长、结果,还在村民心里产生致富动力。

从机关走进农村,陈银元成了村民“主心骨”;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他又成了农事“多面手”。“我们是组织选派来负责扶贫工作的,既然来了就要沉下心,好好干,认真对老百姓负责。如果耽误了农村发展,回过头来,老百姓是要骂娘的。”陈银元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扶贫工作,不仅驻村,更要‘驻心’。”

编辑:陈妮娜

责编:施秀芳




(作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