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最美人物】熊良淦: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冲在前方

云上咸安报道(记者:陈志茹 通讯员:邵国平)“疫情就是命令。”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咸安区妇幼保健院的熊良淦主动申请奋战在临床一线。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冲在前方 。

“医生,我家儿子发高烧,请你快看看……”1月27日晚9点,一位父亲焦急的背着一男童,称该男童下午5时突然发烧,现在已烧到38.6度了。目前孩子只发烧不咳嗽,没有武汉人接触史。

听完小孩爸爸的介绍,熊良淦一边帮着安抚孩子,一边拿着听筒在小孩前胸后背听了起来。接着麻利地查体温,再对男童全身的皮肤进行观察,发现长了很多红疹,随后开单抽血化验,肺部ct检查等。

“别着急,是出水痘了,住院治疗或回家观察都可以。”看完检查单,熊良淦向在一旁等候的父亲说道。

2月8日,熊良淦接诊了一位患者,该患者表示胸口有点闷,晚上只吃了点稀饭,只要给开点药就行了。熊良淦经过仔细检查后,感觉这名患者有点低烧,坚持要对患者进行测量体温。5分钟后,体温表显示37.3度,于是,这名患者在熊良淦的建议下,拍了CT,最后确诊为肺结核病。

春节前后正是疫情高峰期,熊良淦在该院的发热门诊接诊,每天门诊量在30人左右,高峰时达60人。当时医用防护物资紧缺,在发热门诊,熊良淦穿着厚重的二级防护隔离服,要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且禁水、少食。长时间在防护隔离下,熊良淦汗水蒸发的水珠附在防护面罩上,连视线都模糊了。

“穿上隔离服,坐在一个地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坐诊10到12个小时是常态。”熊良淦说,有时呼吸也会受影响,时常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说话明显费力,写病例也会变慢。但特殊时期,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生,必须要克服。

今年45岁的熊良淦,从医23年,党龄15年。1998年,他参加过四邑公堤抗洪抢险,在江堤上坚守了90余天,当年被评为抗洪先进个人;2003年全程参加抗击非典;如今又在疫情一线坚持近50天。

“说不怕是假的,但我有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熊良淦正与所有医务人员一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贡献一份力量。

编辑:王   迪

责编:余娅敏

(作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