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丨何兴:你们解除隔离了,我们就放心了!

云上咸安报道

疫情无情人有情!当下的城市街头、乡村田野,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显得格外冷清。但有那么一群战士,他们肩负着各自的责任,义无反顾投入抗击疫情一线,和群众携手同行并肩作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时间:2020年2月27日

地点:城市便捷酒店钟楼店(隔离点)

记录人:何兴


“我报名,让我上!”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新闻里每天发布的新增和死亡人数,那些数字何其冰冷,2月14日,医院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将选派医务人员支援一线防疫工作,那一刻我眼眶红了,“抢”着报名,只恨自己不能起死回生,但是我会和每一位医护人员一样,尽心治病、尽力救人。


“来到隔离点,如上到战场。”

15号晚上7点,再次接到紧急通知,我和陈君、张雪诚两名同事一起立刻前往城市便捷酒店(钟楼店)医学隔离点报到。那晚正逢大雪,医院院长镇水清亲自护送我们前往,并嘱咐:不要怕,医院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在外要团结同事,配合隔离点的领导各项工作安排,医院会免费为大家提供本院的流感饮进行预防,我们医务人员要发挥专业的作用,大家定要平安归来......当天晚上,疾控中心对医学观察点进行了全方位消杀,医学观察点也迅速成立了14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协调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我们3名医护人员负责医疗保障组的医务工作。

2月16日上午,医疗保障组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七步洗手法、正确配戴口罩等医务知识培训,各小组的工作也开始有条理的开展。午饭刚过,我点临时接到指挥部通知,下午2点将有4批次共计53名临床病例密切接触者陆续送来进行医学观察,全体工作组的工作人员犹如接到军令,医疗保障组就是冲在最前面的先锋部队。隔离点的物资是统一分配的,对于158厘米的不算大个的我来说,“两个加”的防护衣显得格外的宽敞,走起路来,两只裤腿都挤满了气,同事们都笑我是“大白”。等忙完了,已经过了晚上9点,期间不能吃喝、不能去洗手间,甚至不敢进“民政救灾”的帐篷,为的是降低帐篷里没有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接触病毒的可能性。看到入住人员的房间灯光慢慢变少,想想一天里大家为了防疫工作尽心尽力,也多了些许心安。



 “你们住得舒心了,我们就安心了。”

每天上午和下午都会仔细巡查每位隔离人员的情况,测体温、询问既往史、主诉、生活需要等等。隔离人员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4岁。每次巡查隔离人员时,78岁的石婆婆前都会问我们,你叫什么呀,我们还要住几天,是不是得病了呀。我们总会耐心的解释道:婆婆,我是小何,您现在没病,是社会生病了,您还要住10天才能回去。说完,门还没关,石婆婆又问,我还要住几天呀?事后询问石婆婆的家人,得知,原来石婆婆患有老年痴呆,记不住事。所以,每次看望婆婆时,总会耐心的重复的回答。时间长了,石婆婆每次说完,总会笑着很腼腆说,小何,你真好!



   我们既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消杀细节,严防死守不留隐患,也要耐心开导隔离人员,不让他们有受到歧视的不公平待遇。记得是22日的上午,76岁的毛爹爹突然冲到酒店后院,吵着要回去,说他没病,为什么要来这里。9位工作人员劝说无效,我和陈医生见状,立即穿上防护服,来到后院,拉着毛爹爹的手,问道:“毛爹爹,您在这住着,是不是哪里不好不方便,您和我们说,我们来为你解决。”原来,毛爹爹一个人在房间无聊,电视不会开,饭菜不合胃口,又不能出来,非常闷,所以吵着要回去。见状,我和陈医生扶着毛爹爹,一边走一边说,您老安心住着,电视我们为您开好,您想找人说话,就拨打内线,我们为您解闷,饭菜不喜欢吃,我们为您多准备一些牛奶,水果、稀饭,您就安心在这住。说完,毛爹爹笑了,你们真贴心。


“你们解离了,我们就放心了。”

不知不觉,来隔离点的第十二天,今天送走了隔离点16位观察期人员,虽然有点舍不得你们,但还是希望你们早日与家人团聚,剩下的隔离人员,你们也要加油,早日领取你们的毕业证。



说真的,看到他们平安度过观察期回家,我还真有点想家,但疫情没有结束,又岂能儿女情长。希望家人,不要为我担心 。总要有人,冲上去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守就是使命,加油!要相信我们携手并进的努力,一定能迎来,最后的胜利!中国,加油!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放弃和家人团圆的时光

丢下嗷嗷待哺的孩子

她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鏖战

演绎最美“逆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