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测温、入户排查、电话访问、宣传防疫知识……他们反复告诫所有人都要居家不要出门,而自己却义无反顾的穿梭在大街小巷里楼层院落间、守卫在寒风冷雨中。他们是守门员、宣传员、卫生员,更是服务员,他们就是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和志愿者。
就在记者写本篇报道的时候,民政部发布了一个消息:根据初步统计,截至2月20日,全国已有33位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间因公殉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默默奉献的社区守护者。去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社区工作者:“只要群众安全得到了保障,我们苦点累点都无所谓。”
“每天和家里人都是视频或者电话联系,偶尔中午会回家看一下。每次一回家孩子就会扑过来要我抱。可我不敢抱啊,想到在外面跑了一天,我只能把他推开,离我远一点,保持距离。”说这话的时候,白惠文眼眶泛红,言语间有些无奈,看似很平常的母子间的温情一抱,变得那么奢侈。
白惠文是咸安区温泉办事处党委委员。见到她的时候,是2月20日在大楚城。那天,在经过封闭隔离医学观察,完成区域内消毒、居民健康检测等一系列综合评估后,该小区一栋单元楼正式解除封闭。她此行的任务就是与物业做好交接。
温泉办事处下辖5个村10个社区372个居民小区,辖区内居民50919户、149647人。而相对应的,温泉办事处工作人员只有300多人,尽管截至2月19日,从各方面汇集的志愿者人数已经接近2000人,但人手依然捉襟见肘。疫情防控期间,她们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2月17日,咸安区下发通知,要求所有小区次日实行封闭管理,其中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要通过围挡方式实行“硬隔离”。温泉办事处人多面广,仅所辖的希望桥社区就有卡点27个。白惠文和战友们连续奋战二十多小时,硬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
“精神上这块压力比较大,很疲劳,每天睡眠严重不足。我现在口罩都不敢摘,脸色真的挺吓人的,怕吓着你。但如果群众满意了,我心里还是蛮高兴的。”白惠文眉宇间难掩疲态,她坦言,从年前到现在,他们就一直奋战在社区防控第一线,没有休息过一天。“大家共同努力吧,只要能把疫情控制住,让群众安全得到了保障,我们苦点累点都无所谓。”
不远处,社区干部陈煜正在另一栋楼前忙着给小区居民分装水果,此时,他和小伙伴们已经连续工作了4个多小时,“我们和志愿者一起有20来人,分三个组,分别负责全民测体温、生活物资代购和捐赠物资的配送,一般要从上午八点工作到下午四五点,如果是入户测体温,那经常要到晚上八九点。”
网格员:“我们能够贡献一份力量,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采访中,社区干部们一再向我们推荐社区网格员,“他们真的很辛苦,你们应该多关注他们一下,他们要入户走访、排查人员信息、服务居家隔离人员......都是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
“说曹操,曹操到。”在大楚城小区门口,我们与一位网格员不期而遇。
穿着雨衣,套着红马甲,两层口罩掩饰不住面容的清秀。这名网格员叫施雪萍,今天她除了要入户开展全民测体温,还要去一位居民家走访,家里的老人没有药了,她要去了解情况。
“你们不穿防护服吗。”记者问。
“现在这方面的物资都比较紧缺,只有在去那种发热人员家里或者到封闭楼栋我们才会穿,一般就是穿雨衣,戴口罩,尽量地做到细心一点小心一点。”
采访中,施雪萍的电话不时响起,都是小区居民向她咨询问题或者反映情况。她抱歉的一笑,“不好意思,今天出门到现在,我的电话就没断过。”一边说着,她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我得把这些都记下来,做好整理。刚才电话里这家人说需要治疗糖尿病的药,这种药只有医院才有,我们要去帮忙沟通。”
施雪萍告诉记者,整个小区由她和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开展了四次大走访排查,“要一家一家逐户核对,遇到不在家的就要电话问询、回访。”
“你能告诉我这个小区有多少户居民吗?”记者现场出考题。
“我们这个小区,商品房有1820户,实际入住率在1750户左右。”施雪萍脱口而出。
同社区干部们一样,作为一名网格员,施雪萍也是一直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确实很累,但在这个特殊时刻,我们能够贡献一份力量,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希望疫情快点结束。”临分手前,施雪萍如是说,“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社区医生:“哪怕爬楼爬得双腿打颤,我都咬牙坚持。”
在希望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刚刚从小区消杀回来的社区医生陈刚小心翼翼的脱着防护服。因为防护物资不足,身上这件一次性防护服,他下次还要继续穿。
作为一名疫情防控的基层守门人,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轮轴转:
测体温、看病人、送药品、指导防疫……只要辖区一有发热病人,他就要护送至医院发热门诊。当记者问他,怕不怕被感染的时候?他说:“忙起来,哪有时间考虑那么多呀。”
而一旦哪个小区出现一名疑似病例,陈刚就需要背上3、40斤重的消毒喷壶,在对患者所住楼栋进行逐层喷洒消杀,“因为楼栋电梯会停运,最高的我爬过18层。”陈刚擦了擦额头的汗。
这可不是简单的爬18层楼,按照消杀面积的相关规定,陈刚每次背负的杀毒水通常只能喷洒4层楼,这也就意味着,他需要背负消毒水在楼层间爬上爬下往返多次。
但哪怕汗水浸湿了衣服和手套,哪怕爬楼爬得双腿打颤,陈刚都咬牙坚持。
“作为社区医生,我们做的就是为群众守好健康门,疫情当前,要有一份这样的责任。”陈刚表示。
社区志愿者:“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家。”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对很多小区居民来说,这些日子,除了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身边还多了一些身穿红马甲的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就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社区志愿者。
玉鑫花园是一个有73户居民的三无小区,没有物业、没有保安、没有主管单位。为了做好小区疫情防控工作,辖区的党员志愿者刘汉陆、谢丁、黄维等人主动站出来争当志愿者,共同为小区的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在这个小区采访的时候,记者还听说了一位小区志愿者周香玲的故事。
因为听说疫情防控期间,社区需要志愿者,温泉办事处文化站站长周香玲报名来到玉鑫花园参加抗‘疫’。就在前几天,正在卡点值守的周香玲接到电话——从小疼爱自己的舅舅不幸去世了。看着手机上亲人们发来的照片,她瞬间泪如雨下。但在匆匆赶去为舅舅送行后,她很快就强忍着悲伤继续回到岗位,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为小区居民购买生活物资。“舅舅的离世让我更加体会到生命的可贵。现在大家都很辛苦,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不能因私事离岗。”周香玲说。
大楚城小区的居民陈先生也是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大楚城两栋单元楼封闭期间,他主动请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每天身穿防护服参与封闭楼栋的垃圾清扫、环境消毒、物资配送等工作。面对询问,他不愿透露姓名。“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小区居民。”陈先生平静告诉记者,自己这样做,是因为被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感动,所以想尽自己的能力做点事。“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我们居民也要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家。”
小小心愿:“请理解我们。愿每个人都被温情以待!”
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是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线。为了守住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线,广大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网格员不怕繁难、全力以赴、无私忘我、负重担当,用自己的辛劳和坚守、奉献和汗水织就了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但也不必讳言,他们受到的并不都是温情以待。
周香玲告诉记者,这些日子,她一直坚持把志愿者们的工作情况发到朋友圈,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我住的那个小区,有人就在业主群里说,那些社区的人,到你们家去,你就不要开门了,他们敲了这家敲那家,他们就是传染源。”周香玲直言,看到这种话自己心里非常不舒服,“我就在群里面说,我们社区工作者也是上有老下有小,难道我就不怕被感染了吗,我们也怕呀。我们到你们家来敲门测体温,还不是为了大家的安全。”说着说着,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本平常,有责则刚。在采访中,记者遇到的每一位社区守护者都坦言,面对疫情,他们不是不害怕,但责任让他们不能回避;他们不是不怕死,但使命让他们必须向前。为了居民的健康安全,再苦再累他们都可以坚持,但他们渴望被理解。
“其实我们也蛮辛苦的,请大家体谅一下,平常打电话需要服务的时候,大家尽量都和和气气的。”陈煜如是说。
“他们都说我们辛苦了,这让我们觉得很欣慰。”施雪萍挺满足。
“他说很感谢你,就不停的说谢谢你,谢谢你,那我就觉得很值得的了。”周香玲回忆着一个小区居民曾对她说的话,那种发自心底深处的开心掩饰不住。
【记者手记】面对疫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网格员们忘我的昼夜坚守,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我们的健康指数。但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我们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也有家,有父母,有孩子。他们每天要面对大量的人,做大量的事,身心俱疲,难免会有负面情绪,难免会有沟通不到位的地方,非常时期,我们不妨对社区工作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体谅、多一些支持。用我们的笑脸,为他们减压,为他们守护。
说声谢谢并不难,
但于他们,就是阳光。
愿每个人都被温情以待!
向奋战在一线的社区守护者们致敬!
来源:云上咸宁
编辑:王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