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最美人物】心怀大爱,奋斗在战“疫”一线的“流星”

云上咸安报道(通讯员:沈亚平 聂国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展迅猛并逐日蔓延至全国各地……面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而复杂的形势,无数基层党员干部坚守在一线、冲锋在前,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防控疫情阻击战中践行“初心使命”。

“刘主任,我们组有一个62岁的老人发烧了,您有时间赶紧过来看一下”。电话那边传来大幕乡马安头村八组组长急促的声音。时间是大年初二的晚上。疫情就是命令。刘鑫二话没说,带上自备的药品匆匆驱车前往八组了解情况。

“您除了低烧,还有没有其他症状?”刘鑫一边问一边记录。老人摇摇头。

“您最近有没有接触从武汉回来的人?”老人回答说没有。

“您不要担心,发烧不代表就得了肺炎。您现在要做的是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多吃点蔬菜,多喝水,增强抵抗力,不要出门。这是一些退烧药和消炎药,服用后如果明天还继续发烧,一定要及时跟组长打电话。”一番嘱咐后刘鑫才离开。

他就是坚守基层一线16年,怀惴一颗赤诚心,无私心,奉献心,从不叫苦从不埋怨,永远冲锋在前的党的好干部,咸安区大幕乡人大副主席、共产党员——刘鑫。

第一个报名参加战“疫”

接到防控疫情的紧急通知后,刘鑫凭年纪凭资历本可回家过年的,可他放弃了和亲人团聚的时光,无惧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第一个主动请缨要求值守一线,除了大年三十用了二个多小时赶回几十公里外的家里陪家人吃个年饭外,他就一直蹲守在包保村牵头指导村干部全力做好外地返乡人员的摸排登记和宣传防控工作。

“你什么时候从武汉回来的啊,哪个车次,记得要在家自行隔离观察14天”、“你们家有从武汉回来的,一定不能串门,不要聚会”……戴着高达1700度、不时被从口罩上方呼出的气息打湿的眼镜,在2500余人口的村组里,刘鑫正和其他村干部以及驻村人员逐一认真细致地对每个来自武汉或外地的返乡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乘车车次等信息进行登记,并耐心、真诚地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叮嘱大家要勤洗手、不串门、不拜年、不聚会、多通风、吃熟食、莫恐慌。

愧对的是老婆和孩子

“你要少抽点烟,多戴口罩,注意休息。”1月28日晚10点,还在加班统计数据的他收到了爱人发来的微信。每次提及家人,刘鑫心里便满是愧疚。

“这些年一心扑在工作上,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我孩子当年是以598分考入鄂南高中重点班的,当时我心里琢磨着他一定可以考上个好大学,最后高考的时候,他去了一所民办大学读书。"刘鑫说,还是我亏欠了孩子,我不责怪他,我现在只希望他毕业了找个合适的工作,能够立足社会就行。

心中永远装着群众

“百年一遇的旱情、非洲猪瘟、S360省道拓宽拆迁协调、精准扶贫等,如期完成330余亩田地拆迁,在年前就全部给村民兑现拆迁款,建成了50亩苎麻基地,成功流转200亩地建成秀群园艺基地,培育苗木,发展产业。这大半年来一直连轴转,精神高度紧绷着,本以为今年可以回去过个好年,没想到这次遇到突发的肺炎疫情。我也感到疲惫,可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着我,让我越干越有劲。”刘鑫说道,“记得2003年非典疫情的时候,我那时还在桂花镇工作,当时我一个人管7个村,也没有现在的工作量大。”现在正值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量急剧增加,马安头村春节返乡人员非常多,从武汉返乡的村民也有相当一部分,村民的防护意识还是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进村入户,详细登记信息,向他们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说着,他顺手摘下眼镜,用纸巾来回擦拭满是白雾的镜片,突兀的眼球显得格外明显。

“刘主任在我们村这三年真是吃了不少苦。八组组长说,从来没看他闲下来,他眼睛又不太好,晚上不能再让他夜路开车了,上次在八组开屋场会(村湾夜话),搞得很晚,天太黑他又看不见,这不,车子都开到田里去了,还是我们一起抬出来的,真是太不容易了。“这次大过年的,你们都没有休息,为我们测体温,一家家摸排登记,感谢你们,感谢共产党,你们是好样的!”

经过刘鑫和村干部“地毯式”摸排及不停歇的上门宣传与劝导,截至1月30日,马安头村暂未发现一例疑似病例。

疫情还在蔓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仍在继续。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像刘鑫这样冲在战“疫”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们还有很多很多,无论是在城市社区还是在乡村,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编辑:王  迪

责编:徐  炜

编审:熊  鸣

云上咸安投稿邮箱:yunshangxianan@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云上咸安”

(作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