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桂乡楷模孝亲榜


大爱演绎人间真情

---咸安区记温泉办事处温泉村6组村民陈丽

陈丽,女,44岁,温泉办事处温泉村六组村民。二十年来,始终把婆婆当成亲妈一样细心照顾,每日为婆婆专做细软面食、收拾房间、整理衣物;教育孩子时,注重品德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坚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做表率,用典型人物的事迹去熏陶培养;团结乡邻,自掏腰包购置服装,组织成立腰鼓队舞蹈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年老体迈的一位五保户老人接到家中居住照顾,逢年过节经常去福利院看望另一位聋哑五保户老人。她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平凡老百姓的高贵品质,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孝老爱亲、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她不但是村乡四邻眼中的“孝星”,也是团结乡邻、睦邻和谐的典范。获2016年咸安区“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不离不弃一家人

---记咸宁高中教师王平

王平,男,48岁,咸宁高中教师。近二十年如一日,他勤勤恳恳耕耘在三尺讲台,凭着过硬的能力和扎实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喜爱。2009年不幸罹患尿毒症晚期,为了挽救生命,在本就经济拮据的情况下选择了透析换肾,却不想并发了肺部感染,医院先后下达二十多次病危通知,当医生和亲朋劝他的妻子放弃治疗,避免人财两空的时候,妻子选择了不离不弃,在病床边悉心陪护了五个多月,最终亲情、友情的力量结合现代医疗手段助他战胜病魔,得以重新站上讲台,继续他热爱的教育事业。获2016年咸安区“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我的最美家庭

---记咸安区永安办事处文笔路社区副书记余霞

余霞,女,33岁,永安办事处文笔路社区副书记。她面对双目失明的公公,体弱多病的婆婆,将爱与责任扛在肩头,在平凡和忙碌中,把尊老敬老的涵义演绎得鲜活而澄澈。为了不让婆婆因为丢失金戒指而伤心,她用一个多月的工资购买了雷同的戒指“蒙混过关”,只为博得老人开怀一笑;公婆生病时,一次次陪伴就医,日夜坚守在病床前侍奉,无怨无悔。疲累的时候,她就跟自己说“坚持下去,我一定要照顾好我的亲人,照顾好我的家”。 获2016年咸安区“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坚守“第一课堂” 当“好第一老师”

---记咸安区大幕乡常收小学教师胡胜兰

胡胜兰,女,51岁,大幕乡常收小学老师。二十多年来,夫妻俩省吃俭用,四处借债,利用工作之余干些农活贴补家用,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他们严格要求子女

的同时,抓住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激励孩子积极上进,为孩子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使他们陆续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成为新一代有知识、有技能的国家栋梁。先后获2016年咸安区“书香家庭”“最美家庭”、2017年“荆楚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妻子的“特级护理”

---记咸安区财政局退休职工邓大卓

邓大卓,男,79岁,咸安区财政局退休干部。自1987年妻子瘫痪以来,他每天早上5点半钟起床,服侍爱人穿衣、上厕所、洗口、洗脸、喂药、喂饭……,一年四季,日日夜夜,对妻子照料得无微不至。为治好妻子的病,他订阅4、5种医药杂志,到处寻医问药,先后给武汉、上诲、天津、长春、石家庄、山东、深圳等十多个省市的几十家医院联系或寄去病历求医,或送妻子去治疗;为排解妻子的寂寞,解除妻子的绝望,他征订杂志,天天陪妻子聊天。三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从没怨言,被医生宣判最多只能活两年的妻子到现在依然幸福地活着,丈夫的坚守创造了人间奇迹。



我一走,这个家就散了

---记咸安区双溪桥镇李沛村9组村民杨小琴

杨小琴,女,40岁,双溪桥镇李沛村9组村民。丈夫曾是村里种田大户,上有70多岁的公公、婆婆,下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夫妻恩爱,家庭和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3年前,丈夫因患血管瘤突发脑溢血去世,面对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擦干眼泪,作出了一生最难的决定:接力丈夫的事业,用柔弱的肩膀坚强地支撑起这个贫困之家。3年来,她放弃在工厂上班的机会,自学农业技术,回到农村承包经营150亩农田,还清了4万多元外债,带着两个女儿继续和公婆生活在一起。很多人问她,“你还年轻,为什么不选择重新组建家庭?”她回答说:“我有两个小孩要成长,还有两个老人要赡养,我一走,这个家就散了,良心上也过不去。我要把田种好,把小孩带好,给老人养老送终。”。作为克服“等、靠、要”思想的脱贫巾帼典型,她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



有我的小,就有父亲的老

---记咸安区司法局干警孟朝辉

孟朝辉,男,46岁,咸安区司法局干警。从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12年元月父亲突发脑干梗塞成为植物人,五年来,他除了上班就是悉心照顾父亲,侍奉父亲身旁,没有向单位请过一天假,没有休过一次年休,没有出过一次远门。每两个小时翻一次身、每天至少擦洗两次、喂流食数次、倒尿数次,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成了他每天必须完成的固定课程;由于父亲长年卧床胃肠缺少蠕动,为了保证大便畅通,他每隔一天就用手去抠一次,从而减轻父亲的痛苦。经过细心的照料和护理,他的父亲身上没有一丝异味,没长一点儿褥疮。“有我的小,就有父亲的老,只要我能照顾父亲一天,就不能委屈父亲一天”,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百善孝为先”。

编辑:刘丰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