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千万游客畅游荆楚,感受风景与人文之美 “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5月5日,《日落大道》团队成员畅游武汉,在黄鹤楼前手持黄鹤楼雪糕打卡拍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实习生 李昕蓉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晶

5月,长夏初醒,山水渐盛,万里盈光。湖北迎来热度超高的“五一”假期,“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客流涌动,黄鹤楼、三峡大坝、恩施大峡谷等景区发布限流提示;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云梦博物馆“一票难求”;省内主要景区均达到或接近游客最大承载量。“五一”期间,全省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781.33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大幅增长24.61%,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75.46%,较2024年同比增长7.12%。据大口径数据统计,国内游客中,外省游客占比39.35%,同比增长10.42%;外省客源地客流量前5名分别是:河南、广东、湖南、重庆、陕西。

4月25日,湖北省举办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吹响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号角。省委书记王忠林担任“湖北文旅首席推荐官”,“重信亲客”的湖北向世界发出邀请。4月2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即提出湖北要成为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五一”假期,湖北从容应对大考,交出了怎样一份答卷?

从走马观花到深度体验,景观消费升级为情感链接

这个“五一”,“长江甲板声浪派对”全面刷新公众对长江之夜的认知。

11艘长江游船列阵江面,载着五湖四海的游客,与专属定制的灯光秀合作,将两江四岸化作立体舞台,复古迪斯科光影在城市天际线流转。当游船穿越长江二桥时,千余部手机同时举起,令人感动又震撼。

游船上,从河南周口来汉度假的沈妍和朋友举着荧光棒跟着音乐一起舞蹈,他们开心地说:“江上蹦迪氛围感超棒,与大家一起跳舞很尽兴。”吕先生一家四口从杭州来,“我们昨天去了黄鹤楼、东湖,今天又来夜游长江,感受到江城武汉的独特魅力和极目楚天舒的壮阔。”

在宣恩矅天眼景区,290米深的天坑底部是演出现场。张家界爱乐乐团奏响《第五(命运)交响曲》《百鸟朝凤》等中外名曲,坑壁构造独特,声波回荡交融。游客李一奎说:“音乐在你周边360度环绕,特别享受,天籁之音具象化了。”

走马观花是旅游的初级阶段,文化体验才能进阶提质。节前,湖北启动“知音湖北 旅游消费季”,上新一系列景区产品,推出夜游演艺、数智文旅等消费场景。武汉空港新城仙人掌音乐节人气爆棚,超一半为外地游客,周边酒店预订量急剧攀升。孝感大型行进式水上夜游演出孝感《槐荫船说》,运用5D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让游客乘船感受时空交织的奇幻视效,“五一”期间夜游船票提前售罄。恩施大峡谷景区举办的机器狗挑战赛,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全国知名科技企业组成的20支队伍参赛,吸引大批游客驻足观看。

湖北发出“山水形胜,烟火升腾”的邀请函,游客在荆山楚水间从景观消费转变为情感体验链接,达成有效引客留客。

从节日限定到全域旅游,零星网红扩展为城市营销

“我们已进入‘爆满’模式,从早8点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一刻都没停。”5月1日20时30分,荆州春不晚汉服店老板蒋平仍在店内为游客做造型。仅在荆州古城东门宾阳楼附近,就已有40余家以战国袍旅拍为卖点的妆造店,战国袍旅拍已成为荆州文旅新业态。

“战国袍旅拍在荆州爆火,并非意外。”荆州市文旅局副局长李征宇认为,这与荆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荆州马山一号楚墓被誉为“战国丝绸宝库”。“目前爆红网络的战国袍,基本上以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服饰类文物为原型。”“相信老祖宗的审美”已成为游客打卡战国袍的一种共识。

“对于来拍战国袍的游客,我都会给他们建议在荆州玩两至三天的方案。”蒋平看到游客拍照后既兴奋又稍显疲劳,就会适宜地建议,不如去小吃街尝美食、逛荆州博物馆,晚上欣赏古城夜景,次日可以去方特东方神画、楚王车马阵等景区游玩。从恩施来荆州的胡女士,带着女儿拍摄了多组战国袍照片,“晚上我们准备到沙市体验‘鱼米之乡’的特色美食。” 战国袍旅拍“小切口”正在带动文旅消费“大场景”。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武汉已经确立了春季赏花游的花魁地位。从市场反应看,花魁的“统治力”持续增强。

除了热门景点,武汉街头也让游客惊喜。在社交媒体上,从斗级营的国风壁画墙到地铁司门口黄鹤楼站红墙,再到三阳路地铁站的粉萌彩绘墙,武汉各种各样的彩绘墙火爆出圈。

“我在网上看到这幅壁画被深深吸引,特意来武汉打卡。”在武昌斗级营历史文化街区,来自广西的女生小张以巨幅壁画《玉笛黄鹤》为背景拍照。她表示,现场看壁画比网上看照片还要震撼,“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武汉地铁司门口黄鹤楼站,众多游客以这里的红墙为背景拍摄远处的黄鹤楼。在红墙至该站B出入口,短短数百米上新了近10家奶茶、咖啡门店和武汉礼物店。因客流剧增,大多数门店在“五一”假期营业至23时。

遍布全城的风景,让游客的旅行更松弛,也让城市管理更有序。

从政府主导到人人参与,单打独斗整合成系统发力

“五一”节前,湖北17个市州主官集体亮相,为家乡的“诗和远方”代言,并将诚意落实到解决游客出行的难点上:到政府大院免费停车、使用卫生间,到政府食堂平价就餐。“人人都是形象大使,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全民共识和全民行动,正在形成。

夏夜微风吹过,空气里飘荡着麻辣鲜香的气息,油锅里翻滚着小龙虾。5月1日21时许,来自江苏的游客董磊手机拍下热闹的场面,发朋友圈配文:“襄阳夜宵的灵魂闸口大虾,大排档真过瘾,赞!”董磊点赞的大排档摆在了襄城闸口二路的马路上。

为让游客逛得畅快、吃得尽兴,也让商贩抓住旅游商机,4月29日至5月5日襄城区临时开放12条道路允许商户外摆经营。游人如织,地面却干干净净。襄城区城管部门统一铺设防油污地垫,免费发放170个垃圾容器。此举经媒体报道后,获全国网友表扬:游客感受到了襄阳地道的市井味道,商户收获了真金白银,城市则展现了包容与活力。

文旅链接百业,容易形成同向同行的内生动力。

仅有10万人的宣恩县城,假期前三天日均涌入游客超20万人次,一房难求,“游客住进文旅局长家”成为最热社会话题。风口浪尖上的宣恩如何应对?县文旅局长带头,市民、商户纷纷自发腾出空房安置游客过夜;县里紧急启用民族体育馆,设置免费床位,酒店、民宿送来洗漱用品,织就了一张全城联动的细致服务网络。

宣恩全城的善意,是政府与社会各界联手的“非常之举”,体现了“来了就是一家人” 的待客理念,更诠释了何为城市格局。这种柔性服务,让游客在遇到困难时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而不是单纯强调“规划责任”。

网络上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频繁互动,“宣恩,我还要来!”“宣恩欢迎你们再来!”双向奔赴的暖意,让风景之美升华为情义之重。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德村志成4月底到访湖北时曾建议,湖北文旅可进一步聚焦“感动服务”标准体系,“人被感动之后,有三个化学作用:第一是回忆,第二是回味,第三是回头。”

节日假期结束,诗和远方总在,湖北愿你一路平安,湖北欢迎你再来!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董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