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丨胡和平:“绣花”功夫绘真情 “桂乡管家”暖民心

云上咸安报道 走进南新巷散户区,新铺的柏油路面干净整洁,健身器材区传来孩童的欢笑声,统一规划的晾衣架上挂着各色床单。这个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片区,在历经半年的改造后实现“逆生长”。而这场蝶变的核心推动者,是居民们交口称赞的“桂乡管家”胡和平。

当好改造“设计师”

“50”后的胡和平是南新巷有名的热心肠。去年社区推行“桂乡管家”基层治理模式时,他全票当选邻里管家。“既然大家信任,就要把好事办好。”面对老旧小区改造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胡和平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家的诉求。

改造启动前三个月,他带着《民意需求清单》开启“铁脚板”模式。50余户居民家门槛被他踏遍,楼梯间偶遇、树荫下恳谈成为工作常态。顶楼住户王阿姨记忆犹新:“胡师傅特意选晚饭后来访,说这个时段年轻人都在家,三代人的意见都能听见。”通过137次入户走访,收集到加装健身器材、增设集中晾晒区等个性化需求24项。

做好矛盾“调解员”

改造工程启动后,胡和平的身份从“设计师”转变为“调解员”。当施工队准备破除路面时,有些居民突然反对,担心影响路面硬化位置。他连夜召集施工方、居民代表和社区工程师,在小区召开“板凳会议”。掏出提前准备的地质勘察报告,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施工工艺,又带着居民实地查看隔壁小区类似工程的效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分段施工、实时监测的共识。最棘手的难题出现在天然气安装环节。部分居民对管道铺设路线存在分歧,工程一度停滞。胡和平带着燃气公司技术员逐户上门,用3D模型演示管道走向,算清安全账和经济账。针对低层住户担心管道影响采光的顾虑,他提议采用隐蔽式安装,并协调施工方调整作业时间。“胡师傅每天在工地守到晚上10点,连我们工人的安全帽戴松了都提醒。”施工队长陈伯伯说,在他的推动下,天然气管道预埋工程比原计划提前15天完成。

织就幸福 “新画卷”

在胡和平的工作笔记里,记着这样一组数字:改造期间组织协调会17次,化解各类矛盾23起。“老胡就像咱们小区的大家长,大事小事都放在心上。”居民刘阿姨指着新建好的路面说,这里原本是堆放杂物的卫生死角,是胡和平联系了施工方并一起清理了3车垃圾。

如今,焕新的南新巷不仅有了“面子”,更做实了“里子”。8处适老化改造让老人出行无忧,特别设计的“共享工具角”存放着居民捐赠的38件维修工具。社区党委书记洪声科透露,在胡和平的带动下,已有12名党员加入“桂乡管家”队伍,形成了“问题收集——协商议事——跟踪反馈”的治理闭环。

夕阳西下,胡和平照例在改造后的小区巡查。“改造成果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维护。”这位小区管家笑着说。他的记事本上,又添上了电动车棚智能升级、邻里互助养老等新课题。在南新巷的万家灯火里,正续写着更多温暖故事。

(融媒体记者:陈柱 通讯员:刘佳敏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