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4月10日,在咸安区温泉街道三味巷,一幅长达20米的“咸宁哪吒”主题墙绘,引得市民纷纷驻足打卡。这幅墙绘的创作者,正是湖北省绘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95后返乡创业大学生李志敏,一位用画笔重塑乡村美学的“神笔马良”。
艺术赋能让老墙新生
青砖灰瓦间,身披彩衣的“咸宁哪吒”脚踏风火轮的形象引来众多市民赞叹,成为城市更新中跃动的视觉符号。
而在这之前,李志敏的墙绘作品遍布十几个城市,曾经斑驳的墙面在李志敏团队笔下重获新生:山水亭榭在青砖上流淌,花鸟藤蔓自砖缝间生长,爱国英雄在转角处凝望,3D动漫于巷口跃动。这些被注入灵魂的文化墙不仅成为市民“家门口”的“艺术展厅”,更构建起城市独特的“美学基因库”。
“颜料渗透进墙面的肌理,就像文化浸润在城市的血脉里。”李志敏翻阅着手机里一幅幅作品,骄傲地向记者展示,“在外面画得越多,回家乡发展的心情就越强烈。”在她回乡创作的图谱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万亩茶田共绘丹青,政策宣传与潜山云海相映成趣,让每一面墙都成为传播文明的“立体百科全书”就是她回家乡的初衷。
逆向流动的青春选择
在武汉从事三年商业墙绘后,2024年,李志敏带着颜料箱和满脑子的创意种子回到故乡。面对家人“教师编更稳定”的期许,这个倔强的姑娘选择在咸宁的街巷间“种植”艺术。当时身边的朋友都不理解,“放着可观的收入不要,回来折腾这些旧墙做什么?”她只是笑笑不语,坚毅的眼神里透露着满满的野心。
如今她小麦色的皮肤成了阳光颁发的勋章,笑靥比笔下的哪吒更灿烂:“商业价值之外,艺术更应该承担唤醒乡土记忆的使命。”这位从十堰高校油画系走出的女孩,正在用颜料为家乡撰写新的视觉志。
在地文化的创意转译
当全国掀起“哪吒热”时,李志敏选择用咸宁方言重构经典。设计稿虽三天成型,但文化解码的密钥早已深植。
创作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暴雨突袭时,她被迫停工等待雨停,孩童的即兴涂鸦被她妙手改绘,10天的高强度作业后,20米长的“咸宁哪吒”惊艳亮相。 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让作品成功破圈,不仅因此增加了6个订单,更收到咸宁市外其他地区抛来的艺术橄榄枝。
“抱团取暖”的文创生态
“单打独斗很难,但在文创空间,我们就像哪吒的三头六臂,既能独立创作又能组合出击。”李志敏提到的香城文创空间,是她的“艺术封神榜”,这是咸安区重点打造的创业孵化平台,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免租金的办公场地、创业补贴、贴息贷款等支持。湖北香城文创空间联合创始人程科评价她:“‘哪吒墙绘’不仅提升了城市审美,更让文创行业被看见。”
据咸安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孵化器+创意加速器”模式已吸引近百名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为擦亮文创产业新名片注入澎湃动能。“三年内要打造15人精英团队,并探索与咸宁竹产业、桂花产业联动,推动‘设计+产业’升级,让每面墙都成为可阅读的城市诗篇。”李志敏信心满满。
暮色中,哪吒的混天绫在墙面飞舞,仿佛古老文脉与当代艺术在进行时空对话。墙面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迅速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融媒体记者:王迪 通讯员:徐骏 编辑:方焱 责编:董盈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