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文明新风 “红色讲解员”文明实践项目综述

云上咸安报道 “这张马桥籍贯革命战争时期英烈表,共记载了180名为新中国成立付出生命的革命先辈,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的仅仅15岁。正是有了他们的英勇付出,换来我们今天平安幸福生活……”马桥镇乡村记忆馆红色名人馆内,随着红色讲解员的缓缓讲述,仿佛有一幅动荡年代战火纷飞的画卷在众人眼前缓缓铺陈开来。

红色底蕴历史悠久

马桥镇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里走出了咸安区第一位共产党员钱亦石,有参加四渡赤水和娄山关阻击战的镇文卿,还有曾担任鄂南中共咸宁县委书记的钱远镜等红色名人。近年来,马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直致力于将红色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传承红色基因、涵养文明新风。为了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功能,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马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了“红色讲解员”宣讲队伍,打造“红色讲解员”文明实践项目,开展各类红色宣讲活动,让红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红色讲解人才济济

“红色讲解员”队伍由21名成员组成,且源源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小伍是一名马桥镇初级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也是通过“赓续红色血脉 讲好红色故事”小小讲解员选拔比赛脱颖而出的小小讲解员之一。在一次研学活动中,他参观了钱亦石故居,红色讲解员声情并茂的宣讲在他心中种下了对家乡红色历史充满好奇与敬意的种子。报名参赛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勤学苦练,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提升讲解技巧。小伍的讲解充满了童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复杂的革命历史,让同龄人也能理解并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最终,包括小伍在内的10名中学生被选拔为小小讲解员,一同讲述马桥镇的红色故事。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色讲解员”队伍充分利用钱亦石故居、乡村记忆馆等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宣讲主题活动,讲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展示珍贵的历史文物,让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除了在教育基地开展宣讲活动外,“红色讲解员”还积极参与校园红色基因播种活动,通过组织各类红色主题系列活动,深化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他们还积极组织“红色宣讲进校园、进村组”活动,让红色精神“传”下去,党史教育“活”起来。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归属感,也为马桥镇的红色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红色宣讲形式多彩

"红色讲解员"项目实施中,"红色讲解员"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宣讲活动与教育项目,成功地激发了公众对革命历史的深刻认知与崇敬之情。在红色讲解员的带动下,群众对红色文化的热情与日俱增,自发采用创新且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红色舞蹈、快板表演等,演绎《二月里来》《黄河大合唱》等特色文艺节目,让红色文化更接地气、更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了解马桥红色文化,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掀起“红色故事我来讲”的全民热潮。

自成立以来,"红色讲解员"团队已成功组织并实施了逾600场活动,直接惠及超过2万名参与者,显著推进了红色文化的普及与教育工作,对促进乡镇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与价值。“红色讲解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了红色文化。

未来,马桥镇将继续完善“红色讲解员”文明实践项目,结合现有红色资源,深挖红色文化,延伸文明实践服务线,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同推动马桥镇的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创新性发展。

(特约记者:许松明 通讯员:杨文煌  黄嘉程 编辑:孟涵 责编:王迪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