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手握粉笔传道授业解惑,您用一生播撒希望的种子,三尺讲台,桃李万千;四季耕耘,教泽绵长。希望山高水长有时尽,唯我师恩日月长。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庆祝教师节 致敬筑梦人》系列报道,聚焦全区匠心筑梦育桃李、立德树人谱新篇的优秀教师,聆听他们的育人故事,领略他们的师者风采,感受他们的榜样力量。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他喜欢与学生分享这段格言。他叫吴勇,在咸宁市高级中学的数学教学岗位上已经耕耘了二十三个春秋。他坚守三尺讲台,坚持自身理念,燃一簇星火,日积跬步,终至千里,点燃了希望,成就了一个个执着的梦想。
“数学并不是抽象的公式和定理,更像是一道七色的彩虹。”他时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在教学舞台上,他用智慧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曾经有两位入校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刚好踩线考进咸高,经过他三年不离不弃的关心和培养,双双考上了武汉大学,“低进高出”,也成为学校近年来闪亮的名片。他曾担任过学校“平行班”的教学任务,“平行班”在人们的认知当中学生基础较差,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他所带的班级打破了学校“平行班”高考录取人数的记录。高中部A3班,有少数“边界生”,他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们交流,及时疏通他们的负面情绪,让“边界生”也有精彩的未来。
“师生之间、学校和家庭之间永远要形成相交线。”他曾连续十年担任过班主任,非常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协作,采取家校共育模式,实现家庭是课堂的延伸。他教过文科班的数学课,面对多数文科生对数学学科的畏惧,他让文科生真切体验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推动他们无惧路遥,勇攀高峰,在他的努力下,班级的数学学科成绩不断提高。最近两年,他担任两个实验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每次月考,他带领同学们不断超越自我,用汗水刷新着人们对努力的认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二十多年来,多位学子告别母校,成功圆梦,考上了心仪的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学府。
“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数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通过振动,通过古乐结构,以不同的角度认知宇宙时空。”他说。从教以来,他潜心致力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培训,注重与同事之间的业务交流,助推学校发展不断逆袭、蝶变。他所撰写的教学设计《杨辉三角》《平均值不等式》《探究曲线中动线段中点的轨迹》等课题分别荣获省、市、区优质课一等奖;论文《一道值得商榷的联考题》获得市一等奖,《一道几何题的多种解法》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中学生语数外》,《数学思想在概率中的应用》发表于省级刊物《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他用求实的脚步丈量探索的足迹。
2017年,他因身体劳累过度,视网膜脱落,手术治疗后医生建议他多休息,不宜从事太繁重的工作。但数月后,他又主动申请走上了自己热爱的岗位。无悔的付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他先后收获了咸安区劳动模范、咸安名师、咸安区优秀班主任、咸宁市骨干教师、咸宁市优秀教师、咸宁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清晨,学校的环形塑胶跑道上,他经常与学生激情晨跑,他说:“挥洒汗水,让我和学生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美同心圆!”
(通讯员:万刚 编辑:王媛媛 责编:聂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