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盛忠
咸宁县(今咸安区,下同)种茶时间早,种植面积广,茶叶品质好,被誉为“茶叶之乡”。清.同治八年(1870)修篡的《咸宁县志》在“钟台山”一条下增补云:“下有桃花泉,上有桃花洞,有静修寺,李北海读书处石室犹存。山顶有石台石钟、钟时自鸣,又有捣药石杵臼。泉水甘洁,里人用以造茶,曰桃花绝品。”
咸安区不仅茶叶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广、质量好,茶还与地名结下了不解之缘。咸安许多自然村塆的地名与茶叶密切相关:比如,大幕乡有茶地铺、刘茶络。茶地铺原是一片茶园,后因郭姓祖人在此建一茶亭,无偿施茶供过往行人饮用;此后该荼亭逐步扩展为小铺而得名。刘茶络(茶篓)之名,是因刘姓祖人以编卖茶络(茶篓)而得名。桂花镇南川有高茶桥、茶屋崽等自然村塆,高茶桥是在高高的桥上建有茶亭,村民世代义务施茶于人,桥与茶一起方便过往行人,名扬南鄂;高茶桥因1966年南川水库建设需要,原址现被金桂湖淹设。茶屋息因此处原是十字路口,后为与过往行人施茶方便而建了一座烧茶、施茶的小房子而得名。马桥镇茶铺崽,因原有施茶的茶亭,开过小铺而得名。汀酒桥镇有茶花场、茶梓岭龙家、 董茶治等含“茶”的地名。茶花场因种茶和种花而得名。茶梓岭龙家自然村因龙姓建村于茶梓岭山东南而得名。董茶治则以祖人姓名而命名。浮山街道办事处有茶馆余、茶园程等自然村塆,茶馆余因该村位于交通要道,曾有人家开设茶馆而得名;茶园程因该村原有一个茶园而得名。在诸多的与茶有关乡镇村中,唯一最多是温泉街道办事处的白茶村,因位于白茶畈而村名。此外,还有白茶黄、白茶李两个自然村名。也因白茶畈而得名“白茶畈”的名称则源于白蛇仙赠茶的优美神话传说。
咸安茶叶香浓,色润甘醇。就是那些地名不带“茶”字的地方,如柏墩、马桥,也与历史上的茶叶种植、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茶”有着气韵相通的默契!
(作者现为温泉街道 办事处退休老干部,曾任温泉一号桥橡皮坝发电站党支部书记、站长)
编辑:孟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