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两会以来,“国家喊你来减肥”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随着体重管理逐渐被更多人重视,许多人的社交话题变成“你的BMI(体重指数)达标吗?”“你需要‘体重管理’么?”
2024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体重管理年”活动 来源:国家卫健委网站
在部分超重和肥胖症群体眼中,药品也是肥胖症治疗的方式之一,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则是不陌生的词汇。
近年,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GLP-1 RA)为基础的减重药物陆续在国内获批上市。《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显示,目前我国共有五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包括上述四款GLP-1受体激动剂药品。
除了在降血糖方面的功效,GLP-1受体激动剂药品不仅凭借临床数据和减重效果在超重和肥胖症群体中引起关注,也为医药产业带来回报。
诺和诺德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减肥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全球销售额为582.06亿丹麦克朗,约合84亿美元,同比增长86%。在中国,Wegovy于2024年6月获批、11月商业化上市,当年销售额为1.96亿丹麦克朗。
四款GLP-1受体激动剂减重药品陆续获批上市后,国内减重药品市场依然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带来健康获益
2023年3月,国家药监局批准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上市,是首家上市的国产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7月,华东医药宣布利拉鲁肽肥胖或超重适应证获批。2023年7月,仁会生物宣布贝那鲁肽注射液超重或肥胖适应证上市许可申请获批,用于成年人的体重管理。
2024年7月,礼来中国宣布替尔泊肽注射液长期体重管理适应证在中国获批,替尔泊肽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的一款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IP/GLP-1)双靶点减重药物。2025年1月,礼来中国宣布替尔泊肽注射液正式在中国上市,覆盖降糖、减重两项适应证。
成人肥胖食养原则和建议 来源:国家卫健委《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
诺和诺德方面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既往,减重药物的研发在曲折中前行。诺和诺德着眼肥胖症患者的整体健康问题,希望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整合治疗方案。司美格鲁肽在帮助患者安全有效减重的同时,带来多重健康获益。
对于如何为患者健康管理提供服务的问题,诺和诺德表示,对于肥胖症患者来说,长期体重管理需要多管齐下,掌握疾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尤为重要。肥胖症是一种需要长期、综合管理的疾病,并非单纯用药物就能解决。
除了创新药品,诺和诺德将通过数字化患者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全方位守护患者。同时,持续探索商业保险等创新支付方案提升药品可负担性。此外,近年来诺和诺德还积极参与推动肥胖症认知建立、提升疾病预防意识、推动肥胖症防治体系的建立等工作。
此前,药品被超适应证使用、违规销售的情况时有报道。对于如何购买到安全可靠的产品,诺和诺德方面表示,公司本着对患者负责的原则增加药物的可及性,药品上市后根据肥胖症患者的分布,在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药店渠道在内的多渠道布局,满足患者多样化的治疗需求。在中国,诺和诺德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方药的销售,仅与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签约分销商进行合作,并建立了严格的销售渠道管理规范。
长效、小分子、多靶点研发竞速
减肥药的研发热度有多高?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以“肥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查询到200余条适应证包含肥胖的临床试验登记信息。
适应证涉及“肥胖”的研究 来源: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
围绕长效、小分子口服、多靶点等需求,除了礼来、诺和诺德等跨国药企开展研究外,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石药集团、翰森制药、甘李药业、歌礼制药在内的众多药企均有布局,以期在未来的肥胖症用药领域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华东医药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在减重药品方面,公司已围绕GLP-1靶点构筑了全方位和差异化的产品管线。目前公司在研的包括生物类似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创新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双靶点激动剂、长效三靶点激动剂多款产品,均按照研发计划积极推进,产品管线布局呈现梯队化、差异化。同时,公司持续关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通过多适应证开发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增强市场竞争力。
华东医药还表示,公司利拉鲁肽注射液、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GLP-1产品均计划为自主生产,其中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体重管理适应证临床试验进展顺利。随着研发进度的推进,以及产品后续市场需求变化,公司可动态进行产能规划,以保证市场的稳定供应。公司长期深耕内分泌代谢领域,有望广泛惠及更多患者。
恒瑞医药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包括肥胖、二型糖尿病(T2DM)在内的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和超重、T2DM领域仍需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手段。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RS9531,减重与降糖适应证均已进入于III期研发阶段,在减重与降糖的同时具有多重获益。
恒瑞医药方面介绍,GLP-1、GIP同为肠促胰素。GLP-1和GIP的作用机制既有重叠又可互补,可以给肥胖患者更好的治疗选择。
恒瑞医药表示,在降糖和减重领域研发热门方向GLP-1,除了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进入Ⅲ期临床阶段,口服小分子GLP-1激动剂推进至Ⅲ期,GLP-1/GIP/GCG(胰高血糖素样肽-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胰高血糖素)三靶点激动剂也已获批临床,期待未来能为更多肥胖症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选择。
市场持续扩容
在研减重药品的市场交易也不在少数。如诚益生物、闻泰医药、翰森制药将自身的口服小分子GLP-1产品海外权益或全球独家许可权分别授予了阿斯利康、箕星药业和默沙东。
有研报分析认为,目前海外MNC(跨国药企)仅诺和诺德和礼来两巨头销售领先,但尚未形成完整产品矩阵,其他MNC产品仍处于临床阶段,竞争格局尚未定型,产品空缺较大。2023年至今国产GLP-1出海交易频现,不乏临床进展领先的优质资产,未来有望借助BD(商务拓展)进军全球市场。
就在三月,减重药领域的新交易动态仍在持续传来。国内胰岛素主要生产商之一联邦制药近日宣布,诺和诺德购买其新型减肥药UBT251的海外开发、制造和商业化权利。除了2亿美元的预付款,根据商业化进度还有最高18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
联邦制药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GLP-1类药物凭借其显著的减重、降糖及多重代谢获益效果,已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焦点。据医药市场研究机构Evaluate Pharma数据显示,2024年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已突破50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超1300亿美元。面对国际巨头“争霸”的现有格局,联邦制药凭借UBT251的创新突破以及多样化的产品管线成功切入这一黄金赛道。
当前全球GLP-1类药物在糖尿病与体重管理领域呈现强劲需求,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在此进程中,中国本土创新药企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加速构建全球化发展路径,通过技术出海与资源整合深化国际竞争力。目前,围绕GLP-1靶点,联邦制药布局了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相结合的差异化产品管线。
联邦制药表示,UBT251是一款GLP-1/GIP/GCG三重激动剂。这类药物相比传统GLP-1受体激动剂,在调节血糖和增加能量消耗等方面更具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GLP-1市场的主流。
除了在研的减重创新药,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超过20家企业布局研发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
随着“体重管理年”成为热门话题,多家企业也宣布针对超重和肥胖症患者的科学减重提供相应服务。
医生为患者提供减重方案 图片来源:微医
美年健康近期宣布,与信达生物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聚焦超重合并脂肪肝客户的精准干预。美年健康表示将借助大数据分析和大模型技术,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人群定制科学、精准的减重方案,并将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和信必乐融入服务包,帮助客户在实现科学减重的同时达成健康改善。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IBI362)是一款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药物,其减重适应证预期将在2025年获批。
京东健康方面介绍,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了“减重门诊”。此外,京东到家快检还上线了“司美伴侣用药六联检”项目,为使用司美格鲁肽等药物进行减重的用户以及各类慢性病患者提供便捷、全面的检测服务,辅助医生判断用药适应性,并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确保用药安全。
(来源:新华网 编辑:章琼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