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南方的湿冷天气成为影响交通最大的因素。近日,中国铁路成都铁路局集团开展了大规模的秋冬季隐患排查工作。
记者跟随贵阳高铁工务段贵安路桥工区的桥路工们一起上山,看他们如何为沪昆高铁排除“隐患”。
开通近5年的沪昆高铁,横贯整个贵州省的喀斯特地貌。修建难,管护更难。
难得有两天没下雨,贵阳高铁工务段贵安路桥工区的桥路工们迅速集合、清点设备,抓紧时间对沪昆高铁滥坝隧道顶上的山体进行“仰坡整治”。
这座山体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泥土中包裹着无数“卧牛石”。随着雨水冲刷泥土,石头根部不断裸露,就形成了巨大隐患。虽然在修建高铁时,已经用多层防护网将山体罩住。但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这些松动的巨石必须排除。
山体坡度达到六七十度,并且背阴。虽然两天没下雨,但地上泥土依然湿滑。对于高铁桥路工们来说,这份工作的“头号敌人”就是爬山。
贵阳高铁工务段贵安路桥工区工长 于佳仕:主要体力活就是爬山,要砍出条路来,把所有山头走遍。实在是爬不动了,尤其像现在天气还好,夏天的时候真的是喘得受不了,肺要炸了那种感觉,下雨基本上上来最少要摔两个跟头,下去也要摔两个。
逢山开路,攀绳而上,这是桥路工的家常便饭。山其实不高,但路确实难走。一边爬,一边还要观察岩石裸露的情况。这次整治作业的对象,是几天前已提前勘察好的9处岩石。
山体每到一定高度,就有一层被动防护网兜接石块,每一块裸露山体,还有一层主动防护网包裹保护。但重达几吨的岩石会对防护网形成压迫,为保长久安全,必须设法排除。
贵阳高铁工务段贵安桥路工区桥隧工 高红浓:根据地形,如果(岩石)下面空隙比较大,我们先做一个支撑墙体,再看发展趋势,如果面积比较大,坡率比较高,我们就会做主被动网的防护,做了之后我们再进行危石的打刷。打刷之后,在山体另外一侧找一个比较平坦的地方,用混凝土把(碎石)浇固,或者使用主动网把它固定好,避免在雨水冲刷的时候新的石头掉下去。
排除岩石的操作就像排雷一样,是细致活儿。
工人先给岩石披上主动防护网,再用钻机钻孔,用大锤一锤一锤打入楔子,小心翼翼地一块一块往下分解岩石。山下几分钟就有一趟高铁经过,为确保绝对安全,绝对不允许有碎石蹦出。
单是眼前这一块巨石,就得分解3天。同时,桥路工们对其他的隐患岩石也要测量体积,做上记号,每天都要来做排除,绝不放过一个隐患。
工作间隙,桥路工们看着脚下呼啸而过的高铁,吹着山风,吃着盒饭。都是男人,大家很少聊天,但小伙子们对自己这份工作的理解,质朴而深沉。
贵阳高铁工务段贵安路桥工区工长 于佳仕:你没见过的东西我全能看到,搞点野山菌,春夏秋冬各季有各季的野果子,没事儿采点吃,感觉挺好的。感觉还是比较神圣的,毕竟高铁是中国的一个名片,这种工作还是有点自豪感,虽然说我们这工作比较苦比较累,但是高铁稳定的运行我们就比较高兴了。
贵阳高铁工务段贵安桥路工区桥隧工 高红浓:我(坐)在高铁上的时候,看到穿我们这种背心的人在干活,尤其是顶着烈日的时候,就感到真的非常辛苦。当我换位思考的时候,我把工作干好干安全之后,我们的家人坐着也会感到安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