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新闻网讯 通讯员 马金安 何赛男 报道:茶园管护,药材开挖,烟叶整地,羊肚菌搭棚……时下的门古山村,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入冬以来,门古寺镇紧盯“村村有项目、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做”目标,以烟、茶、菌、药、黄牛养殖五大特色产业为重点,抢抓天时,掀起秋冬绿色农业开发热潮。
党心连民心,带出“党建+产业”模式
“今年我和村里的几位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了100亩羊肚菌,目前菌棚已经全部搭建完毕,羊肚菌收益较高,一亩地能赚3万到5万元,只要我们今年赚钱了,明年肯定会有很多村民跟着一起种地!”月日湾村党支部书记彭琼贤信心满满地说道,“整地搭棚期间就带动务工50余人,务工期能持续3个多月,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彭琼贤是全镇“头雁”引领产业发展的典范,在他的带领下,月日湾村共发展烟叶1000亩、食用菌10万袋,每年村集体增收10余万,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在门古寺镇,几乎每个村都有像这样的产业发展“领头雁”。
该镇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以党建为切入点谋划产业,依托“党建+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互联网+农户”的“四位一体”联建模式,统筹盘活村级人才、技术、土地、资金等资源,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强化服务等多种方式提升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让更多的群众看到产业发展的希望,尝到产业发展的甜头,进而引导群众把发展产业的思想观念由“不敢干”向“跟着干”和“我要干”转变,让“党心”和“民心”紧密相连,让“红色软实力”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硬支撑。
产业加创业,勾出“三线三点”布局
“我们村种植药材的种苗全部来自狮子岩村道地药材育苗基地,这些种苗不仅价格实惠,而且品质还好,特别适合我们本地的生长环境。”会子营村党支部书记彭明宏介绍,镇党委、政府为打造中药材专业乡镇,在狮子岩村建立了名贵中药材繁育基地,由基地为全镇药材种植村进行育苗,同时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如何实现产业发展的全域振兴?该镇产业办、镇直农口单位全员上阵,用时50多天,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及特色资源,本着做优做强传统产业、精心打造特色产业的思想,因地制宜谋划出“三线三点”的产业发展布局,即以门中线打造烟叶、茶叶产业带;以狮九线打造药材、魔芋产业带;以巨深线打造茶叶、食用菌产业带;同时以项家河村、门古村、秦口村为核心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实现产业发展百花齐放。
助力和主力,奋进“四个一万”目标
“我们村是在2006年开始发展烟叶的,一开始由干部带头发展了300多亩,准备试验一下,结果发现烟叶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收益可观,就决定扩大规模,现在已经达到2000多亩的面积了,烟农也从最开始的18户发展到现在的47户。”项家河村文书彭家权说,“烟叶产业是订单农业,不愁销路,农膜、肥料、机质土等材料全部由烟叶公司提供,从育苗、选种、移栽、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的每一步有专人指导,我们基本不用太操心。”
除了烟叶产业外,茶叶、中药材、黄牛也是门古寺镇的主导产业,为助力主导产业做优做强,门古寺镇坚持“宜烟则烟”、“宜茶则茶”、“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积极采取“扩稳引”举措,即扩张发展烟叶、茶叶、中药材和黄牛产业;稳定发展食用菌、山羊、蜜蜂等产业;引导建设农产品加工小微产业园。同时,紧密结合全镇产业发展布局,用活产业发展各项保障政策,着力打造产业发展连片示范带建设,明确提出“四个一万”的产业目标,即全镇发展烟叶10000亩、茶叶10000亩、中药材10000亩和黄牛养殖10000头。
底色润特色,崛起“生态绿色”产业
“茶叶种植是一个功在千秋、利在万代好产业,它既‘绿’了生态,又‘富’了口袋”。”门古寺镇秦口村党支部书记江华望着那娇翠欲滴的茶山,兴奋地说道。
走进门古寺镇秦口村,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漫山遍野的茶树,绿意盎然、接连成片,与周围一望无垠的田野,与远方洁净如洗的蓝天白云相得益彰、共生共荣,俨然一道亮丽的绿色产业风景线在这里缓缓拉开,这只是门古寺镇在产业发展中践行“生态绿色”理念众多画面中的寥寥几帧……
近年来,门古寺镇秉持保护本土优美生态资源环境的初心,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路径,依托“生态+产业”模式,积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渠道,发展了以茶叶、烟叶、中药材、黄牛养殖为主的特色生态产业,建成了无纺布生产车间、生物质颗粒有机肥厂,依托项家河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走上了一条“生态优、产业强、人民富”的绿色产业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