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让座,该怎么商量?

一则“保安要求乘客为另一位外国乘客让座”的视频,火了。


10月28日,深圳地铁11号线上,一乘客称有工作人员强迫其给外国人让座,邻座另一乘客看不下去,与该工作人员发生口角。

当事乘客陈先生回应称,自己手术才出院两周,“他不是老弱病残,我就拒绝了。过了六七秒之后他又回来,又要求我给那个老外让座。那个老外他摇手了,表示拒绝。”

10月29日,涉事公司鹏祥智慧保安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及道歉声明,称调查中,该安保人员表示在列车巡查时发现一名外国乘客双腿不时抖动,认为其身体不适(因语言不通无法确认),故询问附近的乘客是否方便让座。

该公司称,由于安保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沟通能力差,造成乘客质疑并误解崇洋媚外,无法控制情绪发生争吵。对于安全员在事件中处理不当的行为,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从双方的回应来看,此事并不复杂。地铁安保人员认为涉事外国乘客不舒服,便要求另外一位乘客为其让座,而在此过程中安保人员在沟通中强调的“待客之道”诸如此类强调外国乘客身份的词语,也颇有道德绑架的意味,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这也造成了冲突一步步的升级。更何况,安保人员也无法确认,被要求让座的乘客的身体情况。

需要看到的是,作为地铁的工作人员,看到一位乘客不舒服,为其找个座位休息,本是一件有人情味儿的好事,但也不该以此为理由,就蛮横要求其他乘客让座,乘客有异议,就站在道德的高地指责乘客。如此做法,早已让原本的好事,变了味。

从双方的回应来看,此事并不复杂。地铁安保人员认为涉事外国乘客不舒服,便要求另外一位乘客为其让座,而在此过程中安保人员在沟通中强调的“待客之道”诸如此类强调外国乘客身份的词语,也颇有道德绑架的意味,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这也造成了冲突一步步的升级。更何况,安保人员也无法确认,被要求让座的乘客的身体情况。

需要看到的是,作为地铁的工作人员,看到一位乘客不舒服,为其找个座位休息,本是一件有人情味儿的好事,但也不该以此为理由,就蛮横要求其他乘客让座,乘客有异议,就站在道德的高地指责乘客。如此做法,早已让原本的好事,变了味。

“事可以这么办,但话不该这么说”,可以说,正是保安和乘客的不当沟通,造成了事件的升级。而这件事本可以在一个友善的,可以商量的氛围下解决。在地铁内、公交车上,关于“让座”乘客之间互相起争执的新闻,时不时会上个热搜。

此前曾有某位老人指定某位年轻人让座,看年轻人没有让座的意思,就破口大骂的新闻;更有甚者,有的人直接坐其他乘客腿上,逼迫其让座的新闻;也有人因为座位,大打出手......小小一个座位,产生的冲突却不小。

“让座”已然成了一个“烫手山芋”,特别是在让与不让的抉择之间,背上道德的谴责。

需要认识到的是,让座”这一行为没有一个具体的谁该让,谁不该让的标准。老弱病残幼,身体不舒服但看起来健壮的成年人可能都需要一个坐下的时间。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遇到此类事件,双方的沟通方式和沟通的态度是第一位的。开口时,征求对方同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而不是上来就道德谴责;因为自身原因无法立刻让座的,也可以尝试多解释一句原因,而不是“凭什么要给你让座”。

互相尊重和互相体谅才是双方应该有的态度。多一份体谅,少一份指责,因“让座”而起的争执会少很多。

(来源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 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