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照武汉长江大桥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赵广亮 摄
💫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今天64岁了。
时隔64载,武汉长江大桥成了全国游客来武汉打卡的必到景点。
“五一”“十一”热门时段大桥上每天近万市民游客打卡,桥两端交通岗变身“问询岗”, 一个班两三百次旅游咨询,把交警叔叔变成城市“指路王”。
Part 01
打卡大桥成来汉游客必选项
📷 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建桥纪念碑前,不少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赵广亮 摄
“一定要来武汉长江大桥看日落,晚霞太美,江风惬意舒服。”来自江苏的刘小姐感叹道。
10月3号,她与男友一起在长江大桥徒步,从黄鹤楼横穿到晴川阁。她认为,长江大桥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美好:午后的日落、傍晚的江风、晚间的灯光秀都令人印象深刻。
📷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赵广亮 丁俊杰 摄
还有很多外地游客在国庆期间慕名而来,他们也早早做好玩法攻略 👇
“武汉长江大桥是绝佳的拍摄地点,在大桥上可从不同角度观赏黄鹤楼、蛇山、白云阁,还可远眺鹦鹉洲、杨泗港长江大桥。大桥的红黄底色,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来自荆州的摄影爱好者张先生在长江大桥上寻找着最佳拍摄点。
除拍摄、步行的方式外,众多游客们还在长江大桥纪念馆回顾建桥历史,在桥头堡电梯透过窗户等火车驶过大桥,览“龟蛇锁大江”的景象。
📷 上图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威摄 摄
下图 廖成志 摄
长江大桥执勤民警介绍,过去长江大桥执勤只需要关注车,现在则更要关心人。
“日常周末少说有五六千人来打卡,每逢“五一”或者“十一”黄金周,近万人那是常有的,而且多数都是外地游客。”民警介绍,外地游客专门来到长江大桥拍照打卡,这里已成为了武汉最具人气网红地之一。
其中,有两个时间段最受欢迎:上午9点到下午3点,游客会选择在长江大桥上徒步拍照;晚上7点到9点,大桥两岸灯光秀亮丽璀璨,游客可乘坐轮渡一览灯光秀与长江两岸美景。
Part 02
交通民警变身「指路王」
📷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张斌 摄
在“五一”“十一”等旅游高峰期,长江大桥下的执勤民警有了一层“兼职”身份——“武汉文旅专家”。
☞ “同志请问归元寺在哪边”
☞ “麻烦咨询下,阅马场怎么走”
☞ “同志附近是不是有个古琴台”
☞ “龟山从哪里上去”
……
武汉市交管局长江大桥大队执勤民警们,每逢周末、节假日都多了个身份——“指路王”。
📷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张斌 摄
火爆的人气,让长江大桥两端的黄鹤楼下、龟山旁两个执勤点成了人气超高问询点。
民警王绪飞说:“我们三个小时一轮班,高峰时段每班都要接受游客问询200-300次,每个人都成了附近文博场馆、公交线路导引的专家。”
民警许卫锋介绍,大桥这几年人气越来越高,大队也开始精细化管理。譬如高峰时段为了避免人流过分集中,会在大桥两边引桥劝导游客暂缓上桥。
“最主要的是共享单车,我们和相关公司沟通,在桥两头设置应急处置组,高峰期尽量劝阻单车上桥,桥上出现随时停靠单车也要及时清运走。”
Part 03
城市人文禀赋开发惊喜不断
📷 船、火车、汽车、高楼与长江大桥同框记录 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李梓固 摄
随着武汉市近年来文旅产业跃进,城中沉睡的文旅禀赋逐个苏醒,带给打卡大武汉游客越来越多的惊喜。
过去,叹于武汉只能东湖划船的游客,今天看到的是百公里东湖绿道、世界级城市绿心;“早点之都”声名远扬,来武汉品热干面、吃豆皮尝凉面;过去只能看看的滚滚长江东逝水,而今可以泛舟江上打卡“知音号”,在江上、桥上欣赏璀璨灯光秀。
业内人士表示,武汉“英雄城市”深入人心,加之近年来文旅项目和品牌成功打造,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打卡大武汉。
在这个过程中,武汉厚重的人文积淀、存量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尽显,体现出强大的发展后劲。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 伍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