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功伟烈士纪念园原是何家花园。原来的桂花镇花园村 (现已与柏墩村合并, 称柏墩村)就是因何家花园得名。花园因权属归何姓村落中田畈,故称何家花园。花园位于中田畈平坦宽阔的田畈中间,东面尖而窄,西面圆而宽,东低西高,就像一只漂浮在水面上的“葫芦”。这个“葫芦”东西长60米,南北最宽处30米,最高处相对高度约8米。由鸣水泉蜿蜒而下的溪流,从“葫芦”南侧流过,中田畈人称之为“金线吊葫芦”。
这个花园原是座荒草和杂树丛生的小山。1928年, 生于世代书香之家且家境富裕、具有远见卓识的何楚瑛(何功伟的父亲)主持族务,力排众议,按现代教育制度在小山旁边创建了中田小学,建筑为西式风格,同时将小山建成美丽的花园。他亲自前住武汉等地购买名贵花木、山石,督促指导花园和校舍的设计建设。据说园中状貌怪异的山石与亭台、花木布置精妙,相得益彰。花园建成后成了学生游戏玩耍和教师、村民休闲的好去处。附近村落的村民也经常来花园游玩。当然,这里也留下了少年何功伟调皮的身影。
在“大跃进”和“破四旧”的年代里,学校和花园中的亭台、山石、部分名贵花木一起被毁掉。
何功伟烈士于1915年11月出生在中田畈。是武汉“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先后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中共武昌区委书记,中共咸宁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鄂南区特委书记,中共湘鄂西区党委代理书记,中共鄂西特委书记。1941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同年11月,在恩施方家坝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遗体葬在恩施方家坝。何功伟牺牲后,中央组织部、中央青委称之为“全体青年的楷模”。
1990年,中共咸宁市委、咸宁市人民政府将花园改建为何功伟烈士纪念园,重新进行规划建设。园门的牌坊两边镌刻有“功勋昭日月,伟业壮山河”的对联,园内飞檐红柱的大凉亭的匾额上“何功伟烈士纪念亭”8个镏金大字,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亲笔题写的。亭柱上有对联“正气伏群魔,清江当年荐碧血;英名荣闾里,淦水此日颂丹心”,表达了家乡人民对烈士的崇敬和怀念。在凉亭的右前方,有一尊2米多高的何功伟半身塑像,由洁白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园内碑石众多,碑文主要是李先念、方毅等革命先辈的题词和何功伟烈士生前所写的诗文及介绍烈士生平的文字。园中花木以桂花树居多,有梅、兰、竹、菊、香樟、梧桐、紫荆、紫薇、松柏、杜鹃等。园内还有石凳、石椅、石桌和用碎石、水泥铺就的小道。纪念园四季常青,清香四溢,凉爽宜人。花园的美景与烈士的精神交相辉映。(作者:吴见知)
文字来源:《咸安地名故事》
主编:王小桥
执行主编:吴裕舜
咸宁市咸安区地名普查办公室
咸宁市咸安区民政局
咸宁市咸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
本中心部分文章为转载摘编自相关书籍,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者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