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听红色经典故事㊱——​宝塔黄村有故事



↑ 点击音频听红色故事 ↑


宝塔黄村有故事


宝塔黄因历史上曾建一座塔而得名。该村落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约四百多年。据考证,黄袓仲福公后裔从附近的大屋黄搬迁至此,明时称前铺黄。后因建一宝塔,更名现称。自古以来,该地是江西、阳新、通山、咸安双溪、高桥的先民来往汉口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宝塔黄历史上的塔名为文锋塔。文锋塔始建于道光25年(大约在1846年),毁于1966年,存时120年。文锋塔被拆除后,建塔的石块和砖材被村民用于盖房。盖板掩盖在杂草丛中,文字依稀可见。上有“道光二十五年”和“塔”等字样,其他文字难以辩认。塔名看不出来。据老人说,该塔合三层,塔顶铺盖烧制黑瓦,塔基皆用白色石块垒成,塔身多用土制青砖,塔顶用用烧制土瓦铺盖。每层塔楼上设有瞭望孔,在塔楼上观望,余花一带一马平川,沃野数里,小港像一条玉带,缠绕在广阔的田畈上,由南向北一字儿飘去。到了年岁好的时候,田畈煞是好看,或一陇一陇的金色稻谷、一畦一畦的青菜、或村前屋后的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诸景尽收眼底。丰收时节的景象更是乐坏了辛苦忙碌了一年的先民,他们于是对生活、对来日更有了底气。


宝塔黄村的前面不远处有一老桥,名为“跃马桥”。传说很久年以前,有一大官(有老人说是皇帝)路过此地,港水漫溢,小港两岸由大木棍拼在一起的简易木桥连接,其宽六丈有余。马见状,不敢跨越。情急之下,主人策马。白马长啸一声,后爪抓地,前腿腾起,一个腾云驾雾,只见六丈多宽的木桥刹那间被丢在马腿后。后人为了纪念这个故事,用石块垒起一座拱桥。古桥保持完好,桥下流水潺潺,四周野草丛生。在历史的烟云里,荒草似乎难以遮盖古桥的昔日英姿,只是古桥的宽度没有传说中的六丈有余。


宝塔黄与黄祠村仅一畈之隔,多年来,它们像一对白头偕老的夫妻,历经沧桑,默默注视,生死相依,守望相助。两地之间,地势平坦,土肥水美,视野开阔。村前有池塘,修于几年前,为村民洗浣之用。池约一亩半地,池水清澈见底,四周桂树环绕,花开季节,香气四溢。现有村民产业经营,放养鱼苗。村前的东北角有一莲藕池,约两亩面积,地势低洼,紧临小港。夏日碧荷摇曳,秋季红艳似火。村庄后倚小山,杂树丛生,中有一桂花园,为村民经营桂花苗木基地。每到秋来,西风徐徐,前有稻浪翻滚,莲池吐艳,后有金桂吐蕊,幽香丝丝。闲暇之余,在此小憇,携一壶老酒,品一品农菜,看一看秋色,享受这田园秋光里的“农家乐”,不是风景名胜胜似风景名胜,保你不虚此行。


村民富裕了,一些村民离开了村庄,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可老村庄的背影一天一天的苍老、佝偻和萎缩。小路、泥土、树木、庄稼、鸡鸣、狗吠,它们在村民的记忆里变得越来越模糊。时间进了又进,村庄退了又退,在城市化的滚滚洪流里,在坚守与退却中,村庄成了心底永远的写意。

来源:地方史志

编辑:董    盈

责编:余娅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