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专访① | 陈学友:带领黄荆塘朝着“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目标迈进

开篇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值建党100周年之际,为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勇担责任的精神,咸安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咸安区总工会在“五一”期间,推出专访栏目,集中对我区部分荣获各级劳动模范的先进个人和在职工思想引领、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职工权益维护、困难职工帮扶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进行宣传,动员和引导全区人民群众学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创业精神,激励全区各级工会组织以先进为榜样,立足本职做贡献,奋发有为创佳绩,为推动咸安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16年前,他放弃在长沙做得风生水起的土石方生意,不顾亲友的劝阻,毅然回到家乡,用心用情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事业中。自任职以来,他坚持党建引领,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促脱贫,将昔日贫困村打造成为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等众多荣誉的明星村,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富民、爱民”之路。他就是咸宁市劳模,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友。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制茶的高峰期。在汀泗桥镇黄荆塘茶园,茶农穿梭在茶珑间,将清香稚嫩的牙尖采入篮中。茶叶加工厂里,机器轰鸣、茶香飘逸,杀青、揉捻、烘干,每一道制茶工序正在有序进行。一旁,村支书陈学友正和加工厂负责人交谈,询问茶叶加工情况。

“目前手里差不多四千斤,清明茶(成品茶)差不多一千多斤,按照现在这个产值来算,清明前的茶叶,平均300元一斤,产值大概30万元。”加工厂负责人说。

看着车间忙碌的场景,闻着扑鼻而来的茶香,陈学友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回想起这十几年的辛勤付出总算有了回报。

时间回拨到2005年,陈学友放弃在外的生意回乡竞选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没有办公楼,村“两委”开会找不到地方,村集体负债40多万的一穷二白困境,陈学友没有打退堂鼓,他迅速理清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首先从改善村组基础设施入手,多方筹集资金盖起了村委会办公楼,建起了党员活动中心。对河道进行清理,加固整修河堤,彻底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水患问题。在区农业、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13个组的公路硬化和9.3公里“四好公路”建设。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黄荆塘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但陈学友并没有满足现状,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有了村集体产业,乡亲们的腰包才会鼓起来。每当空闲时,他脑子里就谋划着如何带领乡亲们奔小康的产业计划。

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党支部书记 陈学友:

我们村到底发展什么,优势是什么,我一直都在思考,记得那是2013年,我们请来专家对村里的资源进行考察论证。专家认为,我们村生态条件比较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富含有机质,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可以发展茶叶种植。

通过专家考察论证,村“两委”慎重考量,陈学友决定将黄荆塘打造成茶叶专业村。蓝图绘就后,陈学友说干就干,带领村“两委”班子每家每户上门做工作,自己率先砍了自家100亩杉树发展茶园,并动员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种植茶叶。在村组干部和党员的带动下,2013年,村里开始启动茶园建设,村民纷纷腾地种茶。当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茶园规模雏形初现。2017年,村里组织成立了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又流转村民1200亩林地兴建集中连片的茶园,同时争取各方资金,建起了茶叶加工厂。

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党支部书记 陈学友:

我们这个茶园2018年试采摘的时候,制作成品茶1100多斤,给村里带来了纯利12万元,给老百姓也带来了一些利益,一般茶园种得好,每亩可以增收三千到四千的纯收入,老百姓大部分都尝到了甜头。

持续几年的打造,黄荆塘茶园的面积达到6500亩,2019年该村茶叶基地被评为全国最美茶园之一。除了发展茶产业,陈学友还在乡村旅游上做文章,通过打造探春赏花游,积极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引导八组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立合作社,发展鸡、鸭、虾等养殖业。

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八组组长熊荣华:

这个鸡场是按照股份制的,我们组33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社,每户都入了股,2018年初步经营利润就达到了20多万元,在后来发展了养虾、茶叶,所以在我们组是家家受益、人人受益。

如今的黄荆塘村,通过建设生态茶园,发展茶产业和乡村旅游,走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党支部书记 陈学友:

下一步,我们村还是要以茶产业为主,着重做好“+”的文章,大力发展“茶叶+油菜花海、茶叶+美丽村湾、茶叶+茶园体验”打造,走深度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到黄荆塘赏花品茶,另外一个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朝着“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目标迈进,努力实现乡村振兴。

联合出品:咸安区融媒体中心、咸安区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