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山飞出“金凤凰”

云上咸安报道(通讯员:杨华)咸安区大幕乡金鸡山村是我市的重点贫困村。2014年,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4户536人,或因病致贫,或因教致贫。无人才无产业,缺技术缺资金,“等要靠”思想严重,可就这么一个贫困村,却在2018年摘下“穷帽”,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屋顶经济,村民有了“阳光收入”

金鸡山村环境好、生态美、空气清新、日照充足,适合发展“屋顶经济”——光伏发电。

在金鸡山村,村委会和附属楼楼顶都架上了光伏发电板,引人注目。“自从屋顶开始光伏发电,金鸡山村不仅不用为用电发愁了,而且还有剩余的电拿到‘网上卖’。一年下来,能挣8000余元呢。”路过的村民高兴地说。

村支书周金和介绍,金鸡山村光伏发电站功率60千瓦,年发电量6万度,发电收入2万余元,国家和省级补贴2万余元,村级年收入可达5.4万元。村委会设置了24个公益性岗位,安排贫困户就业,增强了村里的造血功能。

苗圃花卉,让贫困户提前脱贫

村委会后面,绿盈盈的苗木盆景形态各异,或球状,或侧枝,或直立;黑色遮阳棚下,一畦畦、一片片的月季、玉簪、紫叶酢浆草等,20多种花草姹紫嫣红,俨然一片璀璨花海。

2017年3月,湖北芳华园林景观有限公司在金鸡山村建设150亩花卉园艺观光基地,总投资5000万元,安装了大棚和喷灌等设施,种植100多种近10万株速生花卉。2019年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花园里,几个妇女正在为球形矮植锄草,王友先蹲在地膜上,熟练地往花盆里培土。她说:“基地就在家门口,走几步路就到了。每个月还能赚到2000多元,照顾孩子也很方便。”

67岁的贫困户王友先一家曾因病致贫,其丈夫残疾,双腿不便行走。儿子在外打工,有两个孙子,其中小孙子因病花了几十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举步维艰。2017年,王友先被村委安排在苗圃上班,每月上班20天(工资为80元一天),与她一样就近就业的还有20余户贫困户。同时,每年该公司要向贫困户支付土地租金、工资近40万元。

山羊养殖,带领乡亲发“羊”财

2013年,村委会请回在外打工的有志青年俞弢,与人合作流转了49亩土地,建起了四有羊业合作社,2000平米的分离式养殖场,填补了咸宁没有山羊繁殖基地的空白,一年可繁殖仔羊3000只,出栏2000只左右。

合作社负责羊种、防疫、免费技术指导以及成羊的回收,采取“合作社+贫困户”,产供销一条龙。养一只羊可获利约600元,村里还奖300元。每年为签约贫困户增收10多万元,带动9户24人发了“羊”财。

合作社还种植了牧草,羊粪用来肥田。每年向村民收购玉米秸秆、红薯藤、花生藤等农作物近百吨,加工成羊饲料,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2017年,俞弢又投资30余万元在咸宁火车站开办了“四有羊莊”餐馆,实现了从养殖场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如今,合作社实现年利润30余万元,注册了“夏石俞”商标。还与向阳湖兴兴奶业合作,引进一批奶山羊,发展新的产业链。

大棚蔬菜,带动就业增创收

村民张建平,承包了村里73亩地种蔬菜。

金鸡山村委会和驻村队瞅准大棚蔬菜短平快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成立金鸡山村建业蔬菜瓜果水产合作社。2016年已完成土地流转和翻耕平整;村委会负责完成沟、渠、路配套设施建设。

张建平集资25万元承包了合作社,基地73亩,钢架大棚29个,村委会以基础设施投入资金48.8万元入股,每年分红,实现村集体收入3万元。在透明的塑料大棚里,辣椒、茄子、番茄、丝瓜……挂满枝头,十多名群众正在采摘蔬菜。“绿色有机无污染,蔬菜口感好,喝山泉水,吃有机肥,质地优,好销。”基地负责人张建平高兴地说。

当地乡亲们说,张建平十分仗义,就算利润微薄也要付清工资。“村民不打牌了,都有事做了,风气好了,为乡亲们创造就业机会,太值了!”张建平乐呵呵地说。

养鸡大户,大山里养出“金凤凰”

金鸡山下张温氏养鸡合作社是一对夫妻创办。这里层峦叠嶂,山环水绕,鸡鸣声不绝于耳,鸡舍干净亮敞。

对有劳动能力却无法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村委会采取产业带动方式帮扶。2016年村里向上级争取扶贫资金28.8万元,由村民张许来牵头,建立金鸡山村下张温氏养鸡合作社。

该合作社占地5亩,大棚面积2400平方米,近3万只鸡,每年出栏3至4批,纯利润达10万元,带动51户197人脱贫致富。采取“合作社+贫困户”,49户全部参加分红。连续5年,每年最低分红1000元。咸安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出资20万元,完成了0.7公里路面硬化节省运输成本。还争取资金2万元为合作社建了化粪池和生禽处理池。

张许来夫妇十分勤劳,每天天刚蒙蒙亮,夫妇俩就开始忙碌。大雪,用热水供暖,外面零下4度,鸡舍最高20度;大暑,用风机、水帘降温,外面38度,里面最高30度。

“那会儿很艰辛,起早贪黑,合伙人后来没做了,就靠他们夫妇两人,为了孩子和家庭,只有坚持下去。”夫妇两人不畏严寒酷暑长年守在山上,一拼就是5年。

“我把鸡当‘凤凰’养,像对宝贝一样精心呵护。自己致富还要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山旮旯里筑凤巢,引得‘凤凰’来。”谈起未来的规划,张许来充满了信心。

编辑:董   盈

责编:余娅敏

(作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