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华,咸宁税务干部。湖北省作协会员、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咸宁市诗歌学会理事。通城人。愿独守一隅,与青灯为伴,与键盘互语,和心灵对话,为文学折腰。作品发表于《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文艺》《楚天风纪》等。作品屡获国家、省、市文学奖。2020年末,以一篇《清风颂》获省诗词学会诗歌大赛奖圆满收官。《留住知青的脚步》又迎来了新年全国“知青书院杯”大赛第一个奖。
摄影 樊学农
偷得浮生半日闲。被疫情困久了,解封的日子一来,我唯辜负了美景和春光,迫不及待跑到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放风。请到黄荆塘村来,这里四季春常在……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听,远处,传来天籁之音——万亩翠绿的黄荆塘村茶园,亮丽的歌喉此起彼伏。一山采茶姑娘派对着现代的“刘三姐”采茶歌,只是歌词稍做应景改动。对着歌儿,并未耽搁指尖飞舞,茶姑最爱爬上绕山环园的“四好农村路”,到茶园里忙活,说路是村里的致富路,茶叶也是村里的黄金叶,必须像儿女一样好好照顾。当中有来自城市的时髦女郎,她们来体验采茶的乐趣。
看,渐近,黄荆塘村山坡上的黄荆花,一片片,一团团,一簇蔟,正围观在蜿蜒交错的山路上,欣欣然绽放着,芳香吸引着蜜蜂和蝴蝶飞舞,嗡嗡地,不甘寂寞地也附和着歌儿……来到青青茶山制高点俯瞰,梯田式的茶园犹如层层波浪,绿油油的茶叶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置身茶园,仿佛游走在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中。红黑相间的柏油路绕山贯通,若如一条长长的蝴蝶结,环绕在苍翠欲滴的茶园仙女的脖子上;“呜呜哄哄”,时不时,高铁的呼啸声从耳际惊醒你的梦境;一对恋人,在婆娑竹林里牵手漫步,女孩在男生边或依偎或娇嗔;一袭红裙的优雅女子,在青青茶园嬉戏,摆开POS或互拍或自拍;一家三代,在观光回廊歇脚;一群游客,在一块平地烧烤野炊。
一行矫健的骑行侠,像踩着风火轮,在蓝天、白云、茶园间,在多彩的骑行风景道,潇洒地挥汗、爬坡,围绕茶山排成一道靓丽的弧线。领头骑手鲁一凡,又是摄协主席,他擦着汗说:“早就听说这边的‘四好农村路’修得好,有骑行专用道,今天来了果不其然,绿意盎然,空气清新,还是摄影人的创作驿站。下次再约更多摄友、驴友来玩。”宅家久了,人们放肆地在大自然里撒野,远山翠微,绿丛红花,做几个深呼吸,伸伸胳膊扭扭腰,打两个滚,赛几趟跑。乡村,是回避瘟疫的好去处,是城市人简单的奢侈品。这里,便成了城市人休闲打卡地:采茶、赏花、听古田茶歌、垂钓、骑行、野炊、吸氧……流连遗世独立的静谧,愿时光长久停滞,尽享鸟语花香。“空气好,生态好,就如住在仙境中一样。”村民宋辉忙碌着,一脸幸福地说,游客来了,就重操旧业,农家乐又火爆起来。
待漫步环山踱来,这是一条红黑双色飘带状的茶园“四好农村路”,是一条沥青硿路,长9.1公里,宽5.5米。一边刷黑,是汽车道,两车可从容交会;一边刷红,是骑行道,有1.5米宽。中间及两边用白线隔开。自行车图案和“香城泉都”、“咸宁风景道”标记格外醒目。在临水临崖的地方,还装上了绿色的波形护栏。曾几何时,这里是汀泗桥镇最穷的村,哪里有像样的路?溃烂泥泞,砂砾遍地。如今,一条“四好农村路”让所有的“剧情”发生了逆袭。
黄荆塘村花儿开,引得蝴蝶飞舞来。“四好农村路”连通村组和城镇,招引着果园、神童牧业等产业进驻,串联周围的油菜花海、竹海等观光点,让游客不论哪个季节来,都可以看到花,摘到果。游人脚踩乐土,胸腔漾起幸福。“四好农村路”像“毛细血管”,伸到山里的旮旮旯旯。环绕万亩茶园修到山顶,车可以开到茶山,既便于游客观光采摘,又便于茶园管理。不仅给乡村旅游带来更多机遇,也增加了“造血功能”,让农田重焕生机。从黄荆塘村到温泉城区由一个多小时缩短到半小时,公路颜值飙升。茶园的黄金芽茶别具特色,因颜色金黄而得名,清明前采摘,可卖到5000元/斤。村支书陈学友自信地规划愿景:周边南山连片茶园有2700亩,延伸的茶园6000多亩,规划将发展到万亩,把茶叶产业和采摘、赏花经济融合,黄荆塘村蜕变成农旅结合的新农村。
四好美丽农村路,乡情美景入画来。黄荆塘村成了全市有名的产业致富村,也成为汀泗桥镇乡村振兴、精准扶贫重点示范片区。黄荆塘村先后荣获“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湖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空山新茶绿,绿浪起舞时。时不我待兮,莫话脱贫迟。走进黄荆塘村,远眺茶山,近看果园,水清可濯、径通可至、景美可赏、人居可适、乡风可咏,一幅绿、富、美的乡村画卷徐徐打开,一条条彩色道路进村入户,一个个美丽村湾如诗如画,一波波游客流连忘返。茶山上,黄荆花开得正欢,乡亲们响彻云霄的新“地花戏”变着花样唱:住的是楼房,骑的是凤凰,红床锦被新衣裳。吃水不忘挖井人,世代歌唱共产党,幸福生活万年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