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物业” 让美好落地生根

云上咸安报道(记者:余娅敏)来到青龙社区龙祥小区,第一感受就是小,一眼望去,小区4栋楼尽在眼中,但走进一看,小区环境卫生整洁,步道绿荫盎然......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典型的“三无小区”。

2014年开始,物业公司因价格“不划算”,不愿意进驻龙祥小区,小区一下子没人管了,居民意见很大。

“别人不愿意来,我们靠自己!”51岁的童光芝最先发声。她是龙祥小区最先入住的居民之一,虽然是外地人,但热心快肠,在群众间呼声很高,大家都亲切的称她为“童大姐”。

经商议,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开启自治之路,童光芝当选为业委会主任。

有人管,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居民们也有了精气神。

平日里,业委会负责小区安保、收取物业费、维护公共设施、保持小区卫生等。同时,他们又兼职“调解员”、“联络员”、“跑腿员”。

童光芝告诉记者,小区就像一个大家庭,有事大家一起商量,已经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制度。

此后五六年,龙祥小区虽没有物业公司,但卫生有人做、事情有人管,小区物业费按一平方0.5元,一季度一收,每半年公布一次收支明细。500元以上的开支,需业委会3人商议;超过2000元的大项开支,需开业主大会讨论通过。

机制建起来,做起事来就没那么难。这些年,小区物业费年年都有节省,节省的钱还能做点事:坏了的路灯修好了、“瞎”了的监控又能工作了……

居民雷帮宏和妻子一起,受聘负责小区卫生和安保,每月薪酬共2700元。“大家的卫生意识都很强,工作蛮轻松。”雷帮宏说,基本上每天打扫一次就行了,就连孩子们,在家长的教导下,乱丢的都少。

去年上半年,小区党支部成立,退休在家的卢盛和担任党支部书记。卢盛和说,小区共有22名党员和预备党员。支部未成立前,党员就是活跃分子;支部成立后,组织的凝聚力更强。

疫情期间,党支部将党员组织起来,轮流在小区门口值班、宣传防护知识、缓解恐慌情绪。

内涝期间,党员带头清扫院内淤泥,小区居民看到后,纷纷自发参与,众人拾材火焰高。

现在,“党支部+业委会”组成的“红色物业”,让小区居民对小区的未来,又多了份美好的期待。

如今,小区里有什么事,在小区里就解决了,扯皮拉筋的事没了,居民亲如一家。党支部+业委会,让小区的自治之路,越走越宽。

编辑:陈妮娜

责编:施秀芳




(作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