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彬村
九彬村是咸安区双溪桥镇西大门,位于双溪社区旁,全村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68人,近年来,该村积极引进项目,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打造特色农业,自温氏集团养猪基地成功落户后,又从武汉引进七彩苗木,发展苗木基地400多亩,油茶800多亩,茶叶300多亩,引进天门老板,开办农庄,集垂钓、旅游、农家菜馆、休闲娱乐为一体,不但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农民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
九彬蓝莓基地。从占地107亩,现实验种植有17000颗蓝莓,共有5个品种。为了改良土壤有机质和酸碱性,培养更好蓝莓苗木和果实,基地每年特地从东北引进大量东北土,搭配有机肥料,秉承有机种植的理念,励志为当地和市场提供优质绿色有机蓝莓鲜果。从自2016年以来,基地已经累计投资超过200万人民币,年产万斤蓝莓鲜果。
(九彬片区)双溪桥镇汪大珍茶叶基地。双溪桥镇汪大珍茶叶基地位于九彬村团墩垴,该村土地肥沃,富含有机质,且山地面积广,水源充足,生态环境良好,十分符合茶叶生长。该基地始建于2012年 10 月,总投资1000万元,
规划发展2000亩,第一期1000亩,2014年完成,第二期1000亩,2017年完成,辐射带动周边近千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该公司已建成1500亩的标准示范茶园,年产值可达800万元以上,纯利达200万元以上,每年可为每户可增加收入2-3万元。2014年秋季开始,我镇全面启动陈祠茶叶专业村里的茶叶村建设工作,建设汪大珍茶叶加工车间,位于陈祠村和九彬村交界处,占地面积200平米,预投资500万,预计年产值600万。主要经营茶叶加工、包装和品牌打造。
二、郑良村
郑良村位于双溪桥镇西北方,由原曲港、郑良两个村合并而成。西边与凤竹、北面与湖泗交界,东面是毛祠村,南面是李沛村,国土面积8.1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28人。现有耕地面积3200亩,林地3000亩,水面100亩。全村以发展农业种植、蔬菜等产业为主。
特色产业:嘉沃蓝莓园。蓝莓园位于咸安区双溪桥镇郑良村,双溪桥镇蓝莓庄园建立于2012年,目前已开发400亩!第一期100亩已进入采摘期,第二期300亩正在培育中!根据最近几天土壤热度和湿度的估算,蓝莓园于5月20号正式开园迎客!据园主介绍,每天有近千人进园采摘第一手新鲜蓝莓果!
三、梅岐村
梅岐村,位于双溪桥镇东南方,由原梅岐、箭楼两个村合并而成。南边与高桥镇交界,西面是峡山村,东面是浮桥村,北面是杨仁村,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33人。现有耕地面积1800亩,林地3761亩,水面350亩。全村以发展林业产业为主。
特色产业:林地种植。双溪桥镇梅岐村四周高、中间低,周围以山脉为主,平均高出平底40米左右,主要山脉有飞鹅山、梅岐山等,总体山多地少,现有林地面积3761亩,主要以发展林业产业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山青水绿,山色怡人,是双溪桥镇重点打造的“绿色示范村”。
四、杨仁村
杨仁村建于2005年4月,由杨仁与何垴合并的村,沿横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以山林为主,耕地面积2557亩,农户713户,人口2950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
特色产业:王木相茶叶基地。位于双溪桥镇杨仁村8组,始建于2019年2月,总计投资300万元,是镇委镇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扶贫开发项目。为推进项目开展,镇政府引进咸宁市咸安区杨仁村兴隆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经营。由合作社负责抓好茶叶基地建设和参与农户的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加工、包装、销售等工作,农户参与茶园建设与管理,确保茶农的种植效益。
2018年底该基地经多次与组里协商,顺利完成与杨仁村8组组级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现已建成300亩标准茶叶园,主要种植安吉白茶和中茶108号,三年内可见收益,预计每亩可收益6000元,年产值可达180万元以上,纯利达100万元以上。同时,每年可以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的就业,特别是吸纳周边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实现创收,有力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共计带动贫困户12户,平均每年每户可以增加4000余元收入。该基地已初步建成300平方米茶叶加工厂,主要经营茶叶加工、包装和品牌打造。随着后期基地面积的扩大,规划将加工厂扩建到2000平方米。
杨仁村
五、三桥村
三桥村是双溪桥镇偏远村之一,紧邻大冶西畈,辖区人口3684人,有23个村民小组,面积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00余亩。该村是2016年脱贫出列村,依托咸宁四季腾龙蔬菜种植公司发展苕叶尖产业,实现全村贫困户产业脱贫。
1.蔬菜基地。一片苕叶尖,带活一个村。三桥村位于高桥河畔,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三桥村蔬菜产业是以咸宁四季腾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经村委会农户土地流转后以租赁方式给四季腾龙公司生产、经营,该公司着力打造技术密集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在国内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年产量32万斤,实现收入800多万元,辐射农户300余户,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近600多万元。
三桥村蔬菜基地一期工程预计投资1000万元,已投资300万元,已建成面积600亩。实行“村企联动”,吸纳贫困户63户有劳动力贫困户就业脱贫,每天每亩雇佣长期工2-3个人,共需100多人,实行长期佣工工资计量与杂工工资计日的计算方法,平均每人每月收入3000元-4000元,最高可达5000元-6000元。真正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转变,带领全村奔小康。
2.精准扶贫养殖小区。双溪桥镇三桥村精准扶贫养殖小区位于三桥村20组,小区于2016年4月动工新建,占地面积20亩,总投资220万元,已建成高标准养殖暖棚8栋,养殖面积达9300平方米,预计年可养殖肉鸡4批次,年出栏肉鸡40万羽左右,年收入达100万元。小区主要依托温氏集团,按照温氏技术要求,镇村负责统一建设施工,温氏负责提供肉鸡种苗、饲料、防疫、养殖技术指导和成品销售。在扶贫模式上,我们采用贫困户联合承包、年底分红的模式,即每五户联合承包一个暖棚参与养殖,其中一户为养殖主体(每户每批次上交承包金5000元),其他四户参与务工,每年可带动贫困户40户养殖,增加8户养殖主体贫困户,收入近10万元,增加32户参与养殖贫困户,每户务工收入近8000元,年底承包金分红给70户(具有产业扶贫基础)贫困户,每户可分红2000元。
六、汤垴村
汤垴村位于双溪桥镇东北方,由原汤垴、金盆两个村合并而成。北面与金牛镇交界,东南面是浮桥村,西面是杨仁村,国土面积5.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41人。现有耕地面积1900亩,林地2600亩,水面1500亩。全村以发展温氏养殖、苗木等产业为主。
特色产业:温氏养殖。双溪桥镇汤垴村主要依托温氏集团发展温氏养殖,按照温氏技术要求,镇村负责统一建设施工,温氏负责提供肉鸡种苗、饲料、防疫、养殖技术指导和成品销售。
七、李沛村
李沛村位于双溪桥镇西北部,距双溪集镇1.2公里,土地肥沃,主导产业有养鸡、花卉苗木、油菜、西瓜等。现有村民小组22个,农户853户,农业人口3207人,乡村从业人员1229人,耕地面积5993亩,其中水田4522亩,森林面积4000亩。
特色产业:水稻种植。双溪桥镇李沛村土壤肥沃,十分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产业,水田面积达到了4522亩,以产量高、品质好闻名,是李沛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八、孙鉴村
孙鉴村位于双溪桥镇东北方,由原孙鉴、高七两个村合并而成。南面与高桥镇、北面与大冶毛铺镇交界,东面是高铺村,西面是李容村,国土面积15.3平方公里。全村共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83人。现有耕地面积3200余亩,林地10000余亩,水面360亩。全村以发展林业为主。
特色产业:楠竹加工厂。2016年5月,为利用孙鉴村优质楠竹资源,在双溪桥镇支持下,孙鉴村帮富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2016年9月,合作社与孙鉴村委合作启动了孙鉴村竹木加工厂建设。该项目总投资300多万元,一期投入140万元,新建钢构厂房3500平方米,占地12亩。2017年11月,项目正式投产。孙鉴村楠竹加工厂与福建双羿竹业有限公司合作伙伴深入合作。2018年在瑞典宜家家居成功签订2.7亿元的订单。目前加工厂产品在咸宁竹业同行内是唯一生产竹家居板材条片的企业,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市投入2亿元,盘活竹林70万亩,真正实现产品直销瑞典宜家家居,形成咸宁市最具特色的竹产业龙头企业。在产品方面,成根楠竹前段做条片,后段做工艺竹筷,尾段做尾片,废料做可燃性颗粒和用于造纸,竹枝做扫帚,做到资源优化综合利用。
九、杨林村
杨林村位于双溪桥镇东南方,由胡泉、杨林两个村合并而成,是边远的贫困山区,也属库区、苏区。东面与阳新、北面与大冶、南面与大幕乡交界,西面是高铺村,国土面积9.3平方公里。全村共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75人。现有耕地面积2500余亩,林地9000余亩,水面50余亩。全村主要以发展林业产业为主。
特色产业:林业种植。双溪桥镇杨林村山多地少,但没有矿山企业,没有区位优势,以传统产业和特色高效林业相结合,双线突破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林地面积达到9000余亩,林业种植发达,全村经济主要以发展林木产业为主。
十、高铺村
高铺村,位于双溪桥镇东南方,由佰敬、高铺两个村合并而成。北面与大冶、南面与大幕乡交界,东面是杨林村,西面是孙鉴村,国土面积8.9平方公里。全村共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15人。现有耕地面积 2500余亩,林地5400余亩,水面212亩。全村以发展林业、温氏养殖等产业为主。
特色产业:养殖产业。双溪桥镇高铺村开展了咸安区高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办公室地址位于高铺村村委会二楼,合作社主要提供以本社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采购、供应成员种植苗木、楠竹、饲养的鸡、鱼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种植苗木、楠竹、饲养的鸡、鱼,承担成员种养殖所需的运输服务,引进种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技术交流。
十一、毛祠村
毛祠村位于双溪桥镇西北方,由原重塘、毛祠两个村合并而成。东边与大冶、北面与湖泗交界,西面是郑良村,南面是三桥、李沛村,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07人。现有耕地面积6367亩,林地3354亩,水面54亩。全村以发展农业种植、林业等产业为主。
特色产业:中草药基地。是以中药材种植、种苗培育、加工销售、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中药产业种植基地,种植50多个品种。目前种植玉竹300亩,百合200亩,黄精100亩,半夏200亩,其它品种500余亩,共计1300余亩。打造以毛祠村为核心的中药材及特色农产品种植,延长生态乡村游、休闲娱乐、特色中药材及农产品购销等产业链,争取五至十年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植面积达1-3万亩,产值达10亿元。
十二、李容村
李容村由原来的周桥村和李容村两个村合并而成,人口和面积居双溪桥镇第二,该村位于双溪桥镇的中心地带,316省道横贯其中,该村总人口为4043人,辖26个村民小组。依托地理环境优势,该村主要是以种植水稻、西瓜、油菜、红苕等为主要经济作物。
特色产业:水稻种植产业。双溪桥镇李容村占地面积广,水田面积占比高,充分利用地力环境优势,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要发展产业。
十三、峡山村
峡山村位于双溪桥镇东南方,由原马垅、峡山两个村合并而成。南边与高桥镇交界,东面是梅岐村,西北面是杨堡村,国土面积8.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46人。现有耕地面积2100亩,林地580亩,水面460亩。全村以发展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为主。
特色产业:畜牧养殖产业。双溪桥镇峡山村地理位置适合发展畜牧业,全村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加强学习畜牧业养殖知识,已畜牧养殖为经济支柱产业。
十四、双溪村
双溪村紧临镇区,杨堡河、双溪河越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下辖20个村民小组,27个自然湾,总户数949户,农业人口3856人,劳动力2112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耕地面积5885亩,其中水田面积4657亩,旱地面积1228亩。该村主要是以种植七彩苗木、水稻、蔬菜、养殖温氏肉鸡、发展运输业为主。
特色产业:七彩苗木基地。双溪桥镇团墩垴林业开发示范基地(即七彩苗木基地)位于双溪桥镇九彬村、陈祠村和双溪村三个村境内,涉及村民小组12个、农户86户,面积近万亩。该基地由50多个低丘岗地改造而成,目前已综合开发6000余亩。土地整理开发中,已成功引进武汉林冠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租赁土地1600亩,用于种植日本樱花、美国的红枫、加拿大的蔷薇以及白玉兰等彩色苗木和一部分常规绿化苗木,以满足武汉乃至华中地区城市绿化要求。引进江苏老板张会彬,租赁1500亩用于发展有机桃、李。另外,鼓励大户租赁种植,发展绿色种植产业,其中200亩用于种植泡桐,增强市场木材供应;200亩用于发展丰水梨,提升土地利用价值;1000亩用于油茶种植,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生态的林业生产结构,很好的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
十五、杨堡村
杨堡村位于双溪桥镇杨堡河畔,沿横公路贯穿全境。全村有24个村民小组,1054户,4211人。耕地面积6263亩,其中水田5283亩。该村村民勤劳,民风纯朴,这里土地肥沃,主导产业有粮食、油菜、蔬菜、养鸡。近年来,该村以蔬菜种植为突破口,引进新农机合作。
特色产业:蔬菜基地。双溪桥镇杨堡村蔬菜基地是咸安区双溪新农机防专业合作社,2016年投资250万元,在杨堡村4、5组新建的反季节全钢架温室蔬菜大棚,生产基地占地面积53亩。位于沿横线旁边,咸黄高速和杨堡河贯穿其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利设施完备。
基地的蔬菜种植根据反季节蔬菜大棚的性能、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市场需要,在秋冬季、冬季、春夏季安排栽培模式和茬口,在夏季安排整地、闷棚、灭菌、清毒。综合采用蔬菜生产技术,以生产安全、优质、营养的蔬菜为宗旨,严格按绿色蔬菜种植的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已成功申报注册“杨堡辣椒”地理标识商标。基地建成后,年产蔬菜450吨,产值90万元,蔬菜主要供应咸宁城区各大蔬菜市场、超市,部分销往武汉。蔬菜基地的建成将积极辐射带动周边设施蔬菜及大路蔬菜的发展,有力保障咸宁市“菜蓝子”的供给,满足本地日益增长的蔬菜需求。
十六、浮桥村
浮桥村,位于双溪桥镇东南方,南面与高桥镇交界,东面是李容村,西面是杨仁村,北面是汤垴村,国土面积8.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45人。现有耕地面积2100亩,林地5000亩,水面1000亩。全村以发展林业产业为主。
特色产业:林业种植。双溪桥镇浮桥村地处东南方,山多地少,林业面积达到5000余亩,全村村民依托地理环境优势,充分发展林木种植产业以支撑全村经济。
十七、陈祠村
陈祠村,位于双溪桥镇南方,由原祥背、陈祠两个村合并而成。南边与高桥镇交界,东北面是双溪村,西面是九彬村,国土面积8.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3人。现有耕地面积3600亩,林地5200亩,水面280亩。全村以发展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为主。近年来,该村以茶叶为突破口,引进汪大珍等茶叶品牌,新发展茶园近千亩,为村级发展和产业脱贫注入了强大后劲。
特色产业:茶叶种植。双溪桥镇陈祠村土地肥沃,林地丰富,水源充足,适合茶叶生长,村民有种植茶传统习惯。2013年区委、区政府确定陈祠村为茶叶村。为了全面完成茶叶村建设目标任务,陈祠村把茶叶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着力做好引进大户和发动群众这两篇文章。截止目前,陈祠村已成功引进茶叶种植大户汪大珍、万正红两户。茶叶种植面积达2700亩,局部已经开始采摘,产生效益。
汪大珍茶叶基地主要位于陈祠村2、5、13、15、16组,始建于2012年,累计投入资金800万元,已有茶园面积1400亩,品牌为汪大珍罗针茶,主要品种是黄金芽。今年正抢抓季节,继续扩大发展1200亩。万正红茶叶基地主要位于陈祠村3、7、8组,2013年开始建设,投入资金500万元建成1300亩茶园基地,主要茶叶品种为金观音。
为早日建成茶叶村,陈祠村将全力服务汪大珍、万正红两个茶叶大户,力争通过2-3努力,茶叶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充分依托茶叶种植大户,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户,走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