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海华:咸安要立足资源禀赋 发展特色富民农业

云上咸安报道(记者:李卫东)4月14日下午,副市长谭海华在咸安调研督办农业生产时指出,粮食生产和生猪保供是政治任务,更是民生需要,咸安区要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大力推广双季稻栽培,标准化养殖,推动形成农业特色产业增长极。区委副书记、区长魏朝东,副区长陈伟等陪同调研。

在双溪桥镇杨堡村再生稻集中育秧基地和毛祠村早稻集中育秧基地,谭海华详细了解再生稻、早稻的关键技术、亩产产量和种植效益。咸安区有再生稻种植面积2万亩,主要种植再生稻野香优海丝,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统一机收等技术,集中育秧1亩可机插秧100亩,每亩平均增产100公斤,增收300元。双季稻主要种植品种为早稻两优287、晚稻泰优398,采用集中育秧机插技术、超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早晚双季稻每亩产量1600斤。谭海华指出,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大力推广再生稻和双季稻栽培技术,增加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谭海华说,咸安地处丘陵地带,受水源条件和排灌设施影响,适用于再生稻种植的面积不足8万亩。由于种植品种众多,量上不去,咸安的大米目前还局限在只能提供礼品上,不能打造品牌。农业部门要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采取统一种植标准,应用高效栽培技术,打造咸安的大米品牌,真正提升水稻种植的比较效益,提高种粮大户和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

在双溪桥镇汪大珍茶业发展公司,谭海华与公司董事长、制茶能手张长川攀谈,了解茶园面积、生产工艺、销售渠道等情况,并走进茶叶生产车间,观摩茶叶的杀青、摊晾、揉捻、理条、烘干等工序。谭海华指出,咸安的茶叶种植面积大,但效益不好;品牌众多,但叫得不响。要多听取老茶人的建议,优选优育,推广种植适合咸安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的茶叶品种;整合资源,打造咸安茶叶对外推广的公共品牌,提高咸安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细分产品,生产高、中、低档次的茶叶,满足不同顾客群体的需要,使茶叶这种特色商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湖北新今农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和温氏畜牧彭业军家庭农场,谭海华了解生猪年出栏情况,非洲猪瘟防控情况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新今农公司去年出栏生猪12万头,计划新建四层楼房养殖车间,力争增加30万头的产能。谭海华说,楼房养殖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大方向,也是标准化养殖的硬件需要,咸安区要做好服务,支持养殖企业挖掘潜能,提高产能,实现健康发展。彭业军养殖场投入200多万元,已与温氏畜牧公司合作三年。养殖场自动化水平较高,年出栏生猪4000头,每头生猪利润250元左右,年收入80多万元。

谭海华强调,生猪保供是政治任务,咸安区要千方百计恢复生猪生产能力。养殖企业要做到防控措施不放松,非洲猪瘟的防控是常态,一刻也不能麻痹大意;要做到环保设施不放松,采用零排放发酵床技术,生产有机肥,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温氏畜牧公司在当前养殖龙头企业进入咸宁市场较多的大背景下,要加强服务,保证生猪的出栏率;要舍得让利,提高养户的养殖效益;要扩大产能,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生猪养殖,建成更多标准养殖小区,使温氏畜牧成为咸安的富民产业。

编   辑:王   迪

责   编:施秀芳

编   审:徐   隽

总编审:熊   鸣

(作者: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