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启林:我给香城点个赞

我看新闻往往关注我的故乡——咸宁。有什么新鲜事儿发生?政府又出台了那些事关民生的利好?阔别30多年,那块生我养我的地方,怎不为之牵肠挂肚。

其实,改革开放初期的咸宁,在我脑海里还刻印着痛楚的记忆。那时的老家多数人家粮不够吃,穿无余装,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绿水青山总也栓不住饥肠辘辘的人们。于是,人们通过考学、参军、投亲靠友等等各显神通,变着法子出走自己的生息之地。

我也是那个年代响应“保卫祖国”的号召报名参军走出来的。时光荏苒一晃就是30年,这期间,从偶尔回家到常回家看看。然而,家乡一天一种模样,一年一个变化,从幼稚走向成熟,从量变走向质变,仿佛有股变戏法的魔力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奇迹:短短几年内,先后获得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等荣誉称号,她的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堪称日新月异。

咸宁的巨变是祖国改革开放发生深刻变化的缩影,我为家乡人民点赞。咸宁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纯朴醇厚的民风,哺乳着能吃苦、敢担当的族群品格。就算是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咸宁人民以革命加拼命的大无畏精神,肩挑背驮,修筑起南川水库、阳武干渠、四门楼大坝等一大批跨世纪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造福后人。如今,三百万人民更是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乘改革东风,擂开放战鼓,依靠勤劳的双手推动咸宁新时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迁。因为有他们,才拥有了“桂花、楠竹、茶叶、苎麻、温泉之乡”的美誉;因为有他们,才浇筑出了宽广大道达四方,建造幢幢高楼拔地起;因为有了他们,咸宁的地方工艺、民间歌舞才能得到传承发展…

驻外商会是联通两地的桥梁纽带,我给热心家乡建设事业的咸宁籍企业家们点赞。当年“南征北战”的游子们,如今一部分人成长为诸多行业的领军人物。虽然,他们成功了,但心中永远装着故乡情结。广东咸宁商会自成立以来,联系沟通同乡企业,目前会员1000 多人,涉及多个行业,资产总规模达到千亿元以上,10多家企业已股改上市。商会藉此搭建会员与家乡政府之间的桥梁,参与并为咸宁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做招商引资义务宣传员,宣传家乡的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引凤筑巢吸引大批资源和资金建设咸宁,回报家乡。

雷应金是广东咸安商会首任会长,一个有着高学历高智商的咸宁籍民营企业家。为回报家乡,他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积极参加咸安城区改造建设。他深怀赤子之心,兑现政府对改造旧城区要求的承诺,圆满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同时,多年来他还累计为家乡乡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特困家庭资助达600多万元,被称赞为不逐名利的好乡贤。新一届广东咸安商会会长邓玉泉也不甘落后,面对其他省市优厚的招商条件,他不为所动,坚定地把自己多年培育的高科技企业主业部分—奕东电子迁回咸宁。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商会70多次组织或参与咸宁来粤招商引资工作,协助联系碧桂园、中广核电集团等大型企业到咸宁投资兴业;动员20多家会员企业回家乡投资创业,总额达百亿元以上,为助力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始终根植人民、造福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要为咸宁各级党委政府点赞。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力量,促进咸宁快速起步,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是父老乡亲的追求和希冀。事实证明,家乡的各级党委和政府不负人民的重托,用心谋划,竭力作为,让我们看到了来自家乡的升腾的希望和美好未来。

多年来,每当见到家乡的干部来南方招商引资,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令人感动。常常是吃无定地,居无定所,时间不分昼夜,工作环环相扣连轴转,我打心眼里钦佩。他们无论吃再大的苦,受再多的罪,也从不言说。正是这种不畏艰辛,不计较个人得失,才换得咸宁在南方地区招商引资数量规模成几何级数上升。碧桂园是闻名全国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能够引来这只金凤凰,当时的咸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三下广州,四去碧桂园总部,与高层会面洽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记得那年冬天,为约见公司高层,对方答应晚半天洽谈,为不耽误时间,大家晚饭都没顾得上吃完就出发前往。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三百万父老乡亲上下同心撸着袖子加油干,家乡未来会更加美好!(作者为广东省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樊启林,咸安人)

来源:云上咸宁

编辑  张文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