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首善之区添新彩

咸安区是咸宁市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人称“首善之区”。

什么叫“首善之区”?简单说,就是最好的地方。

作为“首善之区”的咸安,如何体现首善之位、展现首善之为、表现首善之功?

11月22日,记者直奔咸安,走进车间,行进田间,漫步坊间,一探究竟。

三抓一优的首善之位

天源纺织公司机声隆隆,员工忙着赶制订单。

当天早上,公司就运出了175万元的货物到荆州。就在11月份,公司已经向江西、上海、山东、浙江销售了近千万元货物,截止目前公司销售额达2.2亿元。

公司气纺车间,50岁的挡车工吴丽娟说,换上新设备后,劳动强度降低了不说,效率也提高了不少,一台224锭的设备,原来需要两个人照看,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

巡视车间的公司财务总监胡镜兰说:今年,我们又投入3000余万元转型升级。这些正在使用的纺纱设备,是从德国引进的,产品合格率达100%,实现了出口免检。

在真奥金银花药业有限公司一期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同样忙着赶订单。

真奥药业副总经理肖芳芳介绍:厂里拥有两个全国独家品种和一个国家基本药物品种,药品很俏销。每月要销售3000多件到全国各地。这个月销售额就达800万元。全年销售可突破1亿元。

在咸安区经济开发区内,像天源、真奥一样忙着赶订单的企业还有不少。

近年来,咸安持续深化“三抓一优”,工业经济逆势上扬。

“在新旧动能转换上持续发力,助力工业绿色崛起。”咸安区区委书记李文波说,全区上下盯准工业首善之位,做到应势而为。

对此,咸安区设立1500万元技改专项资金、1.5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奖励资金,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抓技改、搞创新。今年实施工业技改项目有46个,投资增幅超过46%。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6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5个。

数据显示,1一10月,咸安区工业产值达298.7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乡村振兴的首善之为

走进官埠桥镇官埠村,只见绿树掩映中,刷黑的乡村公路直达村湾;依地而建的民宅前,绿植盆栽随处可见;村中心的休闲广场上,篮球场、绿化带、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在这幅美景中,村民孙平满头大汗的装载着草皮,这些刚种养好的草皮将发货到通山。一上午的忙活,他可纯赚200元。像孙平这样参加“公司+农户”的农户还有不少。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村民有钱了就支持村湾建设,村湾建漂亮了就更容易招揽公司投资兴业。”官埠村村支书徐勇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产业来帮助。”咸安区长魏朝东说,咸安农业人口众多,实现乡村振兴是咸安的首善之为。

咸安区委、区政府重点做好了三件事,一是制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总体方案及五个专项方案。二是出台区级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20个省、市重点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三是大力实施“三乡工程”,修订完善《咸安区推进“三乡工程”的支持措施》,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投资农业、农村项目给予20多项激励政策。

在高桥镇白水畈,占地400多亩,由彩色水稻、巨型稻等特殊品种拼成“嫦娥”图案的七彩稻田景点令人称奇。稻田“嫦娥”项目是高桥白水畈田园综合体的首个完工项目。该综合体以农业采摘、观光、研学等消费功能为主。

在向阳湖镇宝丰农业,民宿野饮乐,四季瓜果香。1200亩水果、蔬菜大棚吸引不少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向阳湖镇宝丰农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采摘、垂钓、餐饮、休闲及科研等多样化经营管理。

“咸安区田园综合体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亮点是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产业支撑。”咸安区农办主任陈振中自豪地说。

民生福祉的首善之功

傍晚,永安办事处居民张四先照例来到淦河边散步。看着河两岸闪烁的霓虹灯,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张四先感慨道:现在真好!

现在真好,是因为有过去的故事。

过去,这里到处是一片坑洼洼的臭水沟,沿河岸边全是乱倒的垃圾,一到夏天,蚊蝇乱飞,群众苦不堪言。

过去,这里一到汛期,隔三差五地发大水,居民们淌着齐腰深的水抢救家具家电,干部们冒雨扛着沙袋到处防汛。

“变化发端于去年4月,咸安启动了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咸安区永安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徐国栋说。一河两岸的综合治理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规划、施工的难度,其最大的难题是沿岸棚户区各类民房及楼房的拆迁。

“拆迁”这天大的难题怎么解决?“主动领责,主动作为。”

徐国栋至今清晰记得区领导在动员大会上振聋发聩的动员:“群众的呼唤是最大的民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最硬的民生,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是最重的民生,我们没有理由等靠要,我们咸安的干部要主动作为,实现首善之功。”

不等不靠的咸安干部一趟趟的反复上门做工作,一次次的帮群众梳理手头的难题。鞋跑破了,嘴说干了,头发也磨掉了不少。

“徐国栋书记到我家来了不少于10趟,我是被他的诚心感动下搬迁的。” 45岁的张四先说,大伙不愿搬迁就两个原因,一是故土难离,二是想多要些搬迁好处。

如今,张四先搬进了天通苑小区130平米的精装房,开窗就能欣赏“一河两岸”的美景。

主动作为的不仅是“一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咸安还启动了城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厕所革命已完成的向阳湖斩关村、大幕乡井头村、官埠桥镇张公庙村、汀泗桥镇洪口村,已成为农村无害化厕所试点。(记者 祝宝成 甘青 通讯员 胡剑芳 李星)

来源:咸宁日报

编辑  张文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