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
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
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
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
他们善良,他们正直,
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说起白方礼老人,大家都不陌生。这位老人在74岁古稀之年以后的生命中,靠着蹬三轮,挣下35万元,全部无偿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孩子上学。 “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能够让每个孩子可以到学校读书。”老人的一生坎坷、艰难却又坚持、慈爱,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 白方礼老人 ▼
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老人:一生执教40年,退休后仍关注教育事业,忙着义务教书、义务帮教、义务修路、义务助学。他就是饶浩源——咸安区贺胜桥镇贺胜中学(原)的一名退休教师。
▼ 饶浩源老师 ▼
一间小院,一辆自行车,一地花花草草。
三尺讲台,三寸粉笔头,三千桃李争辉。
- 饶爷爷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01-
与君初相见
听说,有位退休教师愿意资助咸安区的一名贫困学子,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寻找到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搭建起一座“连心桥”。
去往江夏的路上,我在心里合计,这大概是一位六七十岁、带着金丝边眼镜的老爷爷。和老伴一起,住在一间不是很新、但是装修的古色古香的房子,里面还要有一间装满了书的书房。这大抵就是我对一位愿意捐资助学的退休教师的全部想象。
跟着导航,到了老爷爷家附近,他很热情地出来接我们。精瘦的身子,亲切的笑容,骑着一辆自行车,尽管精神抖擞,却不难看出这是一位已经耄耋之年的老人。这是我和饶爷爷的第一次见面。
▼ 饶爷爷的笑▼
-0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饶爷爷的家和我的想象也是完全不同的。汽车修理厂的角落,一间小房子,门前的空地摆满了花花草草,花架上肆意生长的是金银花藤,屋后的小园里,种类丰富的蔬菜长势喜人。在周围破旧的环境中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充满了生机。
▼ 饶爷爷的小花园▼
“这都是我搬过来后一点点搞起来的,包括这门口的地砖,这花架...这附近有所聋哑学校,这些兰花都是给学校种的,这些菜长得好吧,每天都要打理的,到时候也给那些娃娃送去...这条石子路,我每天赤脚在上面走三次,对身体好...”饶爷爷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他的“宝贝”。
▼ 饶爷爷的石子路▼
走进去,房间很小,但干净整洁,难以想象这是一个86岁的独居老人的家。塑料桶和瓷砖搭起来的小“茶几”上摆着几盆小花,柜子上码的整整齐齐的书,墙上挂着三幅地图、五幅毛笔字、全家福、刚刚好翻到当天的挂历...每个物件儿都在他们该在的位置上,好像在对我们讲述饶爷爷的故事。
▼ 小物件儿▼
-03-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母亲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我两岁的时候收养了一个女孩,那时候家庭幸福,其乐融融。没过多久,我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未曾改嫁,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姐弟两。”
“母亲送我去了学堂,可是没有父亲的家实在是捉襟见肘,13岁小学毕业,我就失学了。那段日子很空虚,很无助,好在我看到了一本《武训传》,重新找回了希望。”
“武训精神影响我很深。从那时起我就以武训为楷模,奋力苦读,白天帮着母亲干农活,晚上自学初中课程。后来我考上了咸宁市短师班,成为了一名师范生,这是我梦想的第一步。”
立志终身支教兴校,助孤扶贫,就是饶爷爷的初心。
-04-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952年,饶爷爷毕业于咸宁市短师班,被分配到贺胜桥中学任教,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三尺讲台上,他40年如一日,潜心培养着每一个想从村里走出去的孩子。
“1988年吧,当时我正在带初中一年级。班上有一个学生叫余志斌,开始成绩很好,后来却经常旷课。我感觉不对,想办法找到了他家,发现这是个典型的农村家庭,兄弟姐妹多。我和他的父母谈了很久,终于做通了思想工作,让他回到了学校念书。初中二年级,他又辍学了。我再次登门,了解到是因为家庭困难实在上不起学后,拿出90块钱给他交了学费,后来,还在学校食堂给他谋了份工作,就这样,总算是让这孩子读完了书。”
“有个学生,叫余红卫,至今和我还有联系,逢年过节总是过来看看我。我也没做什么,那年中考前,他患了淋巴结不能吃饭。我嘱托学校食堂的师傅给他开个小灶,熬汤给他喝。后来中考时他还考到了阳新师范学院,专门来感谢我,其实根本不用的,都是我作为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只要他们过得好,我就好。 ”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只要是我的学生就要上学。”饶爷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 报纸上的饶爷爷▼
-0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992年,饶爷爷退休了,但比以前更加忙碌。他忙着帮教、修路、助学,忙着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儿。
“有一天傍晚,我在回家的途中看到两个衣服破烂,面黄肌瘦的小孩,这给我心疼的,仔细地问了问情况,是一对家庭贫困辍学的姐弟,姐姐叫蒋小英,弟弟叫蒋小兵,流浪到这里捡垃圾。我把他们俩带到家里,拾掇拾掇,还辅导他们认字、读书,在我这住了小两个月,终于帮他们找到了家人。走的时候,这两个孩子可舍不得我哩...”
“有一阵,贺胜桥镇的花台村兴起了南下打工潮,一下子有10多名学生辍学去打工。给我急的呀,连夜赶写了《不学无术何来前途光明》一文,第二天就赶去贺胜小学和贺胜中学演讲。劝导学生和家长打消辍学外出打工的念头,听学校的老师说,演讲过后,南下打工潮终于降温了,我这才放心。”
“去年,你们不是帮我联系了贝贝嘛,这孩子特别懂事,经常过来看我,还勤工俭学,做了不少兼职,今年主动和我说要把这份捐助让给更需要帮助的学生,这不,我就又联系了你们过来。”
“今年的这两个孩子,苗苗和晨惠,刚好读同一所大学,你们在学校里多联系,有个照应,我也能更放心,有什么困难就跟爷爷说啊。”在我们的见证下,饶爷爷拿出省吃俭用的三千元交给苗苗,在她的心里,学费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
▼ 饶爷爷和苗苗 ▼
“我帮助的小孩,我都记得,他们都是我的孙子和孙女,墙上的“全家福”,是饶爷爷最宝贵的财富。除了这些家庭贫困难以负担读书费用的学生,在电视上看到的患白血病的男孩、镇上的单亲妈妈...只要饶爷爷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他都会尽可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哪怕微不足道,却饱含情谊和温暖。
▼ 饶爷爷的“全家福” ▼
一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耄耋之年还坚持几十载无怨无悔。关爱教育愿意捐款助学的人也很多,最常见的不过于报端银屏。却不知有多少饶爷爷一样的人儿。
-06-
一片红心向党热
这次一过来,饶爷爷便地和我们分享他的好消息:“我入党啦!”。我看的到,饶爷爷的自豪和喜悦溢于言表。我更知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饶爷爷毕生的愿望。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今年的6月29日,饶爷爷作为贺胜桥镇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咸安区红旗路中学面对党旗宣誓,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对于饶爷爷来说,不论党龄长短,他一定会将入党那一刻铭记于心,那是无比的庄严、神圣。这就是饶爷爷86岁高龄,仍要入党的初心。我真为他高兴。
▼ 饶爷爷的党徽 ▼
-0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饶爷爷身体很好,这是毋庸置疑的。种树、种花、种菜,将自己的小院打理的井井有条,生机盎然,饶爷爷忙的不亦乐乎,也是他除了帮助他人以外的最大爱好。
“你们看,我每天吃的很好的,园子里的菜新鲜又健康,买上十块钱的肉可以吃个四五天...”,看我们担心他的生活太过朴素,饶爷爷从冰箱拿出他的伙食给我们“展示”。
▼ 饶爷爷的午饭 ▼
饶爷爷最喜欢的出行方式是骑自行车。这些年来,为了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了帮他们做一点什么,饶爷爷骑遍了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我们见到的,已经是他的第六辆自行车了。
尽管是这样的硬朗,饶爷爷却默默安排好了之后的事,早在90年代,饶爷爷就向江夏红十字会提交了捐献遗体的申请,嘱托家人不要为此事花费一分钱。我不敢想,这是这样的一颗心啊,是怎样默默无言的情怀却又光辉灿烂。
饶爷爷还很喜欢作诗。献礼十九大、“理财”攻略、还有他长寿的“健康经”,都被他写在纸上记录下来。对饶爷爷来说,这是他的心里话。而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永远铭记,永远前进。
▼ 饶爷爷的诗▼
-0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对于饶爷爷来讲,他从未想过自己做的事情要有回报有关注,一切都只是始于初心。荣誉?奖项?名利?对于他来讲不过是过眼烟云,浮名罢了,毫无意义可言。然而,饶爷爷的故事却感染到了每一个人,他先后被授予咸宁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武汉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阳光老人、学雷锋标兵、南鄂楷模等诸多荣誉称号。那一张张荣誉证书,一封封慰问信,都是在告诉饶爷爷:您做的一切,我们都记得。
▼ 饶爷爷的证书▼
这就是饶爷爷的故事,我把它写下来,只愿那些被饶爷爷帮助过的孩子们,只愿那些看到这篇故事的你们,只愿那些在饶爷爷身边的我们,能够永远铭记这一切,能够将这份爱传递下去,生生不息。
来源:青春咸安
编辑 张文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