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在咸安区浮山街道白鹤村九组(九角塘),竹海的万顷碧浪翻涌至亿达竹业厂区门前。4月28日,记者走进生产车间,100余吨优质碎竹丝堆积如山,全自动生产线正将碎竹丝经高密度压制、高温炭化等10多道工序,一截截黝黑的竹炭完成“锻造”,工人们正麻利地打包装箱——这恰是咸安作为“中国楠竹之乡”书写的新传奇:让每片竹屑都闪耀出生态金芒。
“看这竹炭光泽度多好、质地多坚硬!燃烧时间长、出烟量少、烟味小,而且滴油不起火,目前直供东北,市场供不应求呢!”湖北亿达竹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平介绍。
据悉,湖北亿达竹业有限公司总规划72亩,总投资1.06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32亩厂区已全面建成,今年3月16日开始试投产。二期预计投资6000多万元,配套竹签、竹筷等上游产业链,项目全面建成后年消耗楠竹将超1.5万吨,年产值突破1.12亿元。
“我们现在还只是试生产,每月竹炭产量大概600吨,后期正式投产可达1000吨,每吨售价约4000元。”曾平估算。
不过要实现这么高的产出,原材料供应可少不了。竹炭加工车间每天都需要200吨碎竹丝,也就是加工竹签、竹筷等废料,但是他在大桥村的竹加工厂只能提供20吨原料,缺额部分只能从安徽等外地调货。
能否实现本地供给呢?曾平与浮山街道的想法不谋而合,计划以亿达为“链主”,再招引一系列上游竹加工企业以及配套产业落户,形成竹产业园。
对于亿达来说,实现原材料本地直供,降低了交通物流成本;对于白鹤村来说,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解决了就业务工岗位,还能就地消化利用本村乃至周边的优质竹资源,可谓“双赢”。
在产业振兴的春风里,浮山街道“竹棋局”越布越活。新修建的1.4公里产业路如银色丝带串联起咸宁大道西延线,竹产业园区预留发展用地静待上下游企业入驻。据浮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竹产业园已经有配套纸箱厂、竹工艺品厂正在积极接洽中。
在机械轰鸣的生产线上,咸安竹产业三级跃升路径清晰可见:前端楠竹产区保障基础原材料供给,中端竹签、竹筷等工艺生产,废料回收系统实现100%循环利用,末端竹炭生产线让每根竹子增值。这种“吃干榨净”的循环模式,让企业欣欣向荣形成拳头组合优势,也让咸安区楠竹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
从星星竹海的万顷碧波,到生产车间的“黑金”涌动,咸安竹产业正在书写“一根翠竹的七十二变”,随着竹产业园加速成型,这片楠竹之乡热土,正用科技与匠心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乡村振兴的强音。
(融媒体记者:王媛媛 特约记者:李婷婷 袁佳丽 通讯员:鲁鹏 赵咏 编辑:樊思遥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