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 4月23日,咸宁市第七期“文学讲堂”在湖北科技学院举办。中宣部文艺局原局长、学习强国原总编、武汉大学教授、咸宁赤壁籍著名作家刘汉俊先生讲授《关于文学的本源及楚文化的思考》,为全市各县作家协会骨干作家及湖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共200余名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
“文学就是精神,文学就是历史,文学就是道路……”在讲“关于文学的本源”时,刘汉俊教授凭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旁征博引,用大量名人名言、诗词作品进行论证,剖析文学与地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论语》是文学也是哲学,《史记》是文学也是史学,《文心雕龙》是文学也是美学,《梦溪笔谈》是文学也是科学的新理念。
在讲到“楚文化的思考”这一主题时,刘汉俊从楚人从哪来、楚国有多大、楚人是什么时候打过长江的、楚国有多牛、何时为楚、楚人的性格特点、楚国覆灭的教训等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时间脉络、生动案例、分析思考等方面给大家打开一扇重新认识楚国的大门,引发了现场听众对于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承的深度思考。
“增强了文学理论功底、提升了文学素养,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受益匪浅。”咸安区作协主席韩志听后深有感触地说,回去将尝试把咸宁的中秋祭月文化、向阳湖文化、桂竹茶麻等特色文化融入作品中,写出更具地方色彩的作品。
“能在家门口听到如此高水平的文学讲座,真是太幸运了。”“以后多参加这样的学习,多动笔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大家纷纷表示。
据悉,咸宁“文学讲堂”自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七期,邀请了多位国内知名作家、学者前来授课,内容涵盖小说创作技巧、诗歌鉴赏、散文写作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出一批根在咸宁,花开四海的咸宁籍优秀作家,吸引了众多咸宁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文学爱好者千余人参与。
“该‘文学讲堂’不仅为咸宁文学爱好者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更为提升咸宁文学创作整体水平、繁荣地方文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咸宁文化领域一张闪亮的名片。”咸宁市作协副主席陈敬黎说,通过“文学讲堂”助力本土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擦亮咸宁文化名片。
(特约记者:胡剑芳 通讯员:鲁敦喜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