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湖镇:“桂乡管家”促治理 和美乡村皆新景

云上咸安报道 冬日的清晨,当暖阳洒向西凉湖畔的美丽村庄,平整的道路串联着乡村,整洁的村居散发着乡愁,文明的乡风孕育着生机……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是向阳湖镇以“桂乡管家”为抓手促进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

“桂乡管家”聚力 人居环境靓起来

“我们老房子拆下来的瓦被堆放成村湾里的景观小品,让我们留得住回忆,记得住乡愁啊!”“还有村里环境也是越来越好了,农村的日子也是越过越舒心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吹,现在每周‘桂乡管家’都带着咱们老百姓一起清扫,环境卫生是越来越好了啊。”谈及村庄里的变化,斩关村四门詹的百姓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以前,由于村庄环境脏乱,没有统一规划,乱搭乱建现象时有发生,柴火也是随意堆放……一次向阳夜话的群众会上,村民们反馈生活很受影响,对环境治理的呼声很高。

为彻底扭转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区委组织部、向阳湖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切入点,开展“清洁家园 美丽向阳”实践活动,实施“‘桂乡管家’足印乡村·情暖万家”行动,本着按需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对全镇区域进行网格划分,镇村干部、“桂乡管家”包联村组,对村民家户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桂乡管家”、党员、志愿者分包路段、区域,建立义务清扫等长效机制,以先锋模范带动村民群众、以公共区域带动家庭院落,在全镇范围内持续掀起“全民参与、全域覆盖、人人保持”的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斩关村四门詹共同缔造点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5万元、群众捐资20万元,将1.3公里通组公路扩宽4.5米,全线刷黑安装护栏,新建排水管12处、总长72米,迁移电线杆3根,安装路灯20个。结合村庄整体规划和群众意见,对共同缔造点500平方米土地进行绿化美化,新建文化墙50平方米、广告牌4个,极大改善村湾环境面貌。

深耕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火起来

居住环境好了,风景美了,如何将“美丽生态”转化为“美丽经济”?一方面深耕“一村一品”,打造如“向阳湖稻虾”“向阳湖大米”等绿色品牌,实现绿色崛起,是向阳湖发展之道。另一方面,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唱响“游在向阳”品牌,向阳湖镇斩关村1组西凉湖农庄抢抓“生态游”发展机遇,将传统农家乐升级改造成西凉湖畔栖息露营基地,“火遍全网的露营栖息地”,很多周边市民朋友慕名而来打卡。“西凉湖音乐小镇”“西湖情游乐谷”“哆来咪宾果乐园”项目差异化、产品优质化、体验沉浸式,让“游在向阳”品牌越来越响。

近年来,向阳湖镇聚焦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依山经济、沿水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以“向阳湖文化为主线,果蔬采摘、农耕体验、科普研学、休闲游玩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青墙红瓦映碧空,一村冬色暖人家。走进向阳湖镇斩关村,文体广场、公共洗手间、生态停车场、农耕渔具馆样样俱全。旧青砖与沥青路在这里交相辉映,旧俗与新风在这里涤故更新。

“我们将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据统计全村共有7800亩虾稻、4000亩香莲,依托一产、深耕二产、发展三产,通过全域国土空间整治、小田并大田,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1500亩,激活小龙虾产业生命力,充分发掘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优势,将环境美化、产业兴旺和文化创意融入农文旅融合发展中,让辖区的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向阳湖镇斩关村党委书记黄涛说。

提升治理效能 乡风民风美起来

“以前有矛盾纠纷都要到村里或者镇里反映,现在镇村‘桂乡管家’、党员干部隔三岔五就来村里走走、家里坐坐,很多事情在家里、村口就解决了。”说起邻里间化解矛盾的新变化,斩关村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让乡风更文明、群众生活更和谐,向阳湖镇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乡村治理的“引领力”,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设一村一法律顾问、矛盾纠纷化解小组、文化文艺小分队等,320名“桂乡管家”主动认领岗位、破解难题,引导全镇广大村民朋友积极参与到乡村的发展中来。

“走,看‘村晚’去!”12月30日,斩关村村民兴高采烈地涌向四门詹文体广场,观看即将举行的“村晚”。伴随着开场鼓《浏阳河》的旋律和鼓点,一场主要由村民自编自演又充满年味的“村晚”正式开演,舞蹈、快板、大鼓、三句半等精彩节目轮番上场,将现场气氛不断推向高潮。“生活越来越好,以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开展,以党心融民心、以党风带民风,成为农村生产生活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坚持党建引领,学用“千万工程”,共绘和美向阳。如今的向阳湖镇人居环境深度改变、文旅融合蓬勃发展、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文明新风沁润民心,在绿水青山间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践、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特约记者:张冲 通讯员:韩逢春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