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物 | 范晓霞:创新梦想 铿锵绽放

云上咸安报道 走进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在范晓霞劳模创新工作室,一群技术尖兵正在忙碌着。“目前的产品都是非标定制,一切都要按照客户的需求来,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和精准化设计。”范晓霞对她的团队成员说。二十年来,她在企业产品研发、企业技术攻关等领域凭着似火的激情、凭着勇气与执着,不断实现、放飞、升华着她的创新梦想。

创新的梦想,铭记的是忘我和付出

范晓霞来自工人家庭,父母都是老国企咸宁三六电机厂的工人。父母一辈子辛劳的足迹,让她从小就融入了朴实坚毅、勤奋钻研的品格。儿时的她,萌发了一个心愿,如果自己能发明一些先进实用的机器设备,会让父辈们挥洒的汗水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自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范晓霞到湖北三六重工公司当了一名技术员。2005年,公司成立不久,收到广州地铁集团的订单,她协助销售员多次往返广州,同地铁设计院和业主全面沟通,取得了客户对企业的信赖。自合同签订的那一刻,她每天都在办公室加班设计、绘图。正好那年她怀孕了,妊娠反应很强烈,但她想到合同来之不易,还是一边呕吐,一边出差跑工地。有一次在现场装配过程中,电动葫芦无法正常运转,她挺着5个月的大肚子,爬上地铁防淹门顶端10余米的高空,检查、调试。事后她吓得双腿发软,心想下一次再也不去冒这样的险了,可真到了下一次,她依然把工作放在首位。那年从广州回来正值年关,火车票一票难求,她和同事好不容易买到了临时加班车的站票,火车过道上都挤满了人,她挺着个大肚子一站就是20多个小时……正因为她的坚持和执着,公司的地铁葫芦得到了设计院和用户的高度认可,在国内很多地铁项目中作为指定使用产品。广州地铁设计院与三六电机公司一起联合研发的《地铁人防和防淹系统》,取得4项专利授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还入选了湖北省《光谷科创大走廊》重大专项。

创新的梦想,写下的是挑战和极限

2012年,德国客户下了一份产品订单,要求是停电时能提升16吨重物的要求,也就是说,在没有电的情况下,需要把相当于10辆小车的重物提升到7层楼顶。当时国内的产品仅能做到手动下降功能,而且都是出口到巴西CSA焦化项目的产品,产品的安全性能未能全面过关。同行厂家生产的68台产品运到巴西,安装调试后无法通过验收,全部报废。这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涉及的技术要求远超当时公司的技术积累。那些日子,面对这样的挑战,她燃起了斗志,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满脑子都是设计图纸。她和技术团队不分日夜,加班加点,不断地更改设计方案,深入车间和组装现场,解决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终于完成了定型设计。那个雪后初晴的日子,模拟试验台搭建在了武汉长江岸边, 20多米高的试验台上江风刺骨,她和安装工人一次次调试到深夜,直到德国公司的监理露出满意的笑容……该产品在巴西项目安全使用至今,断电自动控制技术属于国内首创,取得2项专利授权,并获得湖北省创新基金15万元的资助。

创新的梦想,刷新的是认知和超越

2017年,她带领的技术团队接到新任务,要研制国内最大的46°爬坡检查车产品。此前国内只做过爬坡27°的产品,没有同类产品的经验可以借鉴。产品要在四十多米高的钢拱桥任意位置可靠停车,同时要用在四十多米的高空,运行轨道是460类似直角三角形斜边光溜溜的钢轨,在弧面钢轨停车极有可能出现下溜现象,一旦出现下溜,轻则无法正常使用,重则车毁人伤。范晓霞和她的团队,通过多次爆晒、冷冻、强度破坏等试验,克服了轮子开裂、橡胶与钢轮脱胶等各种难题,最终研制出了符合设计要求的车轮。当产品在厂内第一次试验时,出现了两边行走前后腿的问题,经过反复调整、测试最终解决。到了最关键的淋水爬坡模拟试验阶段,客户方中车集团株洲时代公司的总助、设计、质量三位老总齐聚现场,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当检查车稳稳爬上坡顶,并实现了自动调平功能,客户老总对她竖起了大拇指:“你用你们的专业创新了我的固有认知。”该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申请了11项发明专利,得到了多家央企的青睐,替代了德国的进口产品,占领了国内同类产品50%的市场份额。

2018年,她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2年,她又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范晓霞和她的团队努力攻关下,三六重工公司的产品随着“一带一路”走向了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在世界各地为“中国智造”擦亮了名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范晓霞将她的创新梦想燃烧为一簇星火,升华为一种信念,无惧路遥、无畏险阻,栉风沐雨、铿锵绽放!

(通讯员:万刚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